市扩大内需经济增长工作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蔓延,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现就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抓紧项目规划申报立项。以争取国家投资为目标,紧紧围绕投资政策导向,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等重点,在全市项目建设三年规划和赴中省汇报衔接的基础上,由市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发改部门协调,集中一批熟悉项目工作的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坚持不懈地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按上报立项的工作要求,抓住年内上报项目的关键时期,积极赴省进京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盘子。二、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大幅增长的态势,按照年增30%以上的速度安排投资计划,组织开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作节奏,解决开工难题。今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210亿元的60个项目。明后两年集中开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会事业项目,市上集中力量协调、促进和确保高速公路、机场、火电、新材料、江北XX县区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平均每月要开工实施一个大项目。各县区每年都必须保证3个以上有一定投资额度的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把项目开工作为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严格奖惩。三、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抓紧完善城投公司的设置和运行机制,划拨一定的资产,做大做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建立市政建设投融资平台,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发行城投债券。积极运用集合信托、bt、bot等资本运作模式,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采取市财政投入、第1页共4页县区财政入股,吸纳民间资本等措施,力争三年内将市级财信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大一倍以上,努力增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抓紧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研究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的具体办法,解决门槛高的问题,在抓好一个公司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强与省发改委、财政厅的衔接,编制国际贷款项目,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立财政资源激励机制,把财政在各银行的存款额度和银行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提高财政资金存放比例。四、全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针对目前缫丝、矿产、载能等企业产品积压、价格下滑、企业停产的现状,按照保产能、保增长的要求,在争取省上加大财政贴息支持的同时,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县区2000万元,用财政贴息的办法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市内各金融机构要努力扩大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转授权,进一步简化企业贷款审批担保手续,与财政、经委联手解决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规范企业质押手续,简化抵押物贷款评估程序,减免评估费用,为企业贷款创造良好条件。由分管市长牵头,组织金融机构与重点企业合作,逐企业落实资金,帮助企业度过目前困难。抓紧研究和落实载能企业的优惠电价。建立市县区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的制度,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五、全面落实关注民生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的各项规定,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农民的政策性补贴,归并和整合各项补贴资金,以“一折通”的形式,及时、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认真执行“家电下乡”补助政策,及时兑现财政直补资金,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确保民生工程扩面、提标及新增项目的资金落实;有效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各类财政性资金的安排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格规范各类收费行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利于民,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改善投资软环境。第2页共4页六、促进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好返乡务工人员、新增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