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一点思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义淑解放思想,不是空想,更不等于胡思乱想。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所决定的,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所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之所以是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思辩科学,正是马克思在深入洞察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并继承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结果。客观实在与主观思想如何有效互动并达到科学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将东方文明积淀的深沉智慧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有机结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标准,真正把握了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事物,求就是探索,是就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不仅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解放思想的问题,也准确揭示了怎样解放思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客观世界永不停息地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们依赖客观世界产生的思想或理论,永远都只存在相对性,没有绝对性。要使这种理论或思想正确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然要求人们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外而内,然后再由内而外—1—的发展过程,其最终指向是客观世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不是空想,更不等于胡思乱想。解放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是首次,更不是新课题。在解放思想方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但有一条是我们永远应该牢记的,那就是凡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行动,都取得了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凡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行动,都最终失败了,并严重地桎梏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第1页共10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以人民战争为主的持久战”战略;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四次解放思想活动均以辉煌的成就载入史册。大跃进时期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文革时期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踢开党委闹革命”,这两次貌似解放思想的运动,因其严重地背离了实事求是,最终不仅失败,而且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历史的经验表明,从历时性的视角审视历史,虽相对客观和清晰,但免不了有事后诸葛之嫌;从共时性的视角近观历史,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常常是诸多偶然性和必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相对人们的认识能力而言,必然性尚可预期,而偶然性则防—2—不胜防。事实证明,解放思想活动,作为探索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艰苦历程,永远是处于共识性的历史近观之中的,要准确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绝非易事。唯一可期许的,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好实事求是。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我国处于特殊历史阶段,党中央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作为解放思想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有科学的把握,对当地实际有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要做到实事有别,求索有异,是则当有所重。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更要有沉心静气的心境和功夫。解放思想,文字本身就暗示了解放思想的路径和目标。解就是深入剖析,直指微观路径;放就是扩展宏大,直指宏观路径;思就是静观思索,直指理论思辩;想就是思而得之成“相”,直指理念与实践之结合。因此,解放思想,首先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客观现第2页共10页实有清醒的认识,然后运用理论去检视反思,形成完整系统并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最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抓好落实。从解放思想本身所昭示和遵循的过程可知,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必然的本质要求,沉心静气是解放思想必要的心境和气度。解放思想本质上容不得主观臆想和盲目冲动,也忌讳急功近利,—3—心浮气躁;需要的是大局意识和谋定而后动的淡定从容智慧。解放思想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需要有走自己的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