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广告缺少什么[摘要]中国的广告业缺少什么?站在不同的立场、观点透视中国广告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和分析,本文通过中国广告业的一个侧面来揭示国内普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建设所暴露的问题与社会现象,旨在引起全国专家学者对普通高校教育的关注,进而引起社会对高等院校广告专业在就业问题上的足够重视。关键词:教学模式就业市场师资建设在中国,普通院校广告专业的设立是近些年才有的,此前艺术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虽含有广告课程,但也仅限于平面类广告招贴设计和摄影广告设计。在近十年里,广告专业才逐步走入正轨并加以细化,分为广告学专业和广告设计专业。对于普通高校的广告专业来说,它的教学还没有真正地成熟起来,其教学与名牌大学的教学大纲是有差别的,培养目标也有区别,目前对这个新兴的专业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普通高校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普通高校广告专业的师资问题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全国各类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加,广告类专业的学生数量猛增,仅吉林省每年近二十所高校中广告专业毕业生就在一五00千人以上,而广告专业的在校生为毕业生的四倍也就不足为怪了。目前,吉林省每年招收5000多名广告专业大学生,如果按照20比1的师生比例,全省需要配备的教师应该在250名左右。以我系为例,广告专业配备基础课教师4名,专业基础课教师3名,专业课教师5名,专业理论课教师2名,共有14名教师承担着广告专业的全部课程。目前,广告专业在籍人数为320人,11个班,超过全系人数的1/3,师资情况非常紧张,学科建设发展也极不平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大学专业教师奇缺,一些学校由于缺乏教师,刚刚留校的毕业生或没有教学经历的任职教师便开始上课,教学秩序混乱,甚至省内有些学校在这一学期随意设课,下一学期教学计划根本没有,更有一个系一个主任一个教师这样不可思议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事情居然出现在综合大学里面。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学校招来的学生如何完成本科的四年学业?很多学生四年里过着梦一般的生活,毕业时哭着对老师说:“如何面对我的父母?”不过,像这样的学生听说还可以照样拿到文凭。这样的高校不止一家,北方有南方也有。我了解到某大学的独立学院有四名广告专业教师,却没有系主任,四个教师全部是兼职,课程计划由兼职教师提供,院领导对教学计划、教案根本不懂。今年,我曾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洛杉矶阿尔申特设计学院进行学习考察,美国设计类院校管理上的严谨态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上的超前意识、教学与市场之间的契合使我们肃然起敬,同时也对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堪忧。二、普通高校广告教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广告教学,一部分是过去艺术类院校从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中衍生出来的,师资也好、课程也好,都无法回避平面设计中教学的原有套路,只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了广告招贴设计、影视广告、影视动画及广告文案、广告策划、广告市场管理、广告心理学等,其他课程与平面设计专业无异。另一部分是从新闻、广播电视、传媒和中文专业衍生出来的,无论是源于哪一个专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自身的弱点。就艺术类院校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束缚着我们的思想,我们过于重视设计的审美形态,过于重视设计形式和画面的严谨,从点、线、面到黑、白、灰,从原色、间色到复色,从造型能力到形式美感,我们都做得一丝不苟。然而,我们忽略了广告自身的特性,忽略了广告的传播效应和产品的诉求。在广告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面前,缺少科学化理论化的导引,最后创作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画面,或者说是一个设计,但是却不能说是一个出色的广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样,理论、观念、意识解决不了画面自身的审美,二维也好、三维也好,都不能摆脱审美能力所带来的尴尬。如果将设计思想比作灵魂,那么设计形式就是躯体。灵魂没有了躯体,思想便无法承载。躯体失去了灵魂,便成了行尸走肉。在教学中,我们一直追寻着设计思想和设计形式的完美统一。因为历史原因,在课程衔接上仍然存在着缺陷,缺少知识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