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长晋线南王庄至司徒段公路(凤凰山隧道)工程第一合同段第一分部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省道长晋线一级公路第一合同段项目部第一分部二〇一一年七月日一、工程概述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52+260,终点桩号为K62+000,全长9.74Km。路面结构形式为20cm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潮湿路段加铺15cm的级配碎石垫层。二、编制原则和依据1、路基、路面施工设计图2、国家现行交通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国家现行交通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4、公路局建管处下发的有关质量控制文件三、试验路段施工位置及日期试验路段选取在具有代表性质的K000+000~K000+000段右幅,长150m,对工程中厚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进行试铺。计划于2011年7月10日上午9时进行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按规范要求对试验路段养护7天后,于2011年7月18日进行全面检测、小结,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四、试验段的目的及试验内容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确定并优化以下主要项目: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1)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称量的准确性;(2)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含量及强度。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2)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3)拌和楼的适宜性、摊铺机械的摊铺速度,梯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4)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5)压实设备的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压实遍数;(6)密实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频率等(7)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证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4、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5、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和的均匀性的方法及养护方法。6、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面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试验路段结束后,编制试验路段总结,以用于指导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全面施工。五、材料及配合比1、集料:采用的集料,分4档料进行配料:0~4.75mm石屑,4.75~9.5mm碎石,9.5~19.5mm碎石,19.5~37.5mm。集料经过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详见集料检测报告)。2、水泥:采用阳城县西城水泥厂的西城牌P.O32.5级水泥,水泥检验符合规范要求(详见水泥试验报告)。3、配合比:配合比采用监理试验室出具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经驻地办监理试验室平行试验并批准的配合比(详见底基层配合比组成设计报告):水泥用量3.5%,19.0~37.5mm碎石28%,9.5~19.0mm碎石26%,4.75~9.5mm碎石24%,0~4.75粗砂22%,最大干密度2.38g/cm3,最佳含水量5.3%;混合料的延迟时间不超过3小时。六、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试验路段拟投入的主要设备有:RP751型摊铺机1台、XSM220压路机2台、XP261胶轮振动压路机2台、10T洒水车一辆、15吨以上自卸车8台、全电脑控制WCB600型拌和楼1台套,ZL50装载机4台,200KW变压器1台。七、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本试验路段施工设置以项目总工赵长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共40人,主要成员如下:组长:赵长军现场施工负责人:李金生施工员:郭才喜试验负责人:苑东燕试验员:李玉成倪萍芳测量负责人:苑东衡测量员:林勇安全人员:郭爱青机械管理:徐永江机械操作等辅助人员:30人八、质量控制(一)施工前的准备1.准备下承层(路床)(1)对土路基进行检验,包括路基的宽度、弯沉、高程、横坡度、平整度、中线偏位等;(2)清扫路床面上的杂物,确保摊铺工作面清洁;(3)用压路机对路床碾压2遍,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碾压。2.测量放样(1)于施工的前一天对拟铺筑路段按20m一个断面进行标高与中边桩测量放样。并布置施工检测点。(2)用石灰放出施工边线,严格控制施工宽度,并控制施工位置符合规范要求。(3)在摊铺机两侧打好控制线支架,间距10米,控制线严格按照设计标高测量,控制线钢丝拉力保证水平。3、施工机械的清理、检验和标定(1)清理拌和楼和车辆中的各种杂质及污物;(2)运输车辆、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进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