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主备人学科历史主备时间集体备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执教班级集体备课地点教学目标(1)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教学重点火烧圆明园。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教法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问题探究法。教时一次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文字: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像、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法国文学家雨果以及圆明园残迹图片。教师设问: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历经150多年的修建,其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比故宫多1万平方米,占地约347公顷,5205亩。我们刚才看到的是1860年以后的圆明园,它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板书)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板书)师: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发动国家,了解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划记相关知识。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问:英法等列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呢?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了攫取更多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引导提问:既然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一定与第一次又相似之处。同学们回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列强侵华的目的如何?这次侵华的目的又如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一样的,第二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列强有什么暴行?2、火烧圆明园(板书)教师利用课件或挂图等资料介绍英法火烧圆明园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侵略者疯狂的抢劫和无耻的焚毁行径,加深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痛恨。同时感受清政府的无能和腐朽,激化学习和爱国热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下令,官兵可以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有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3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这样,哪些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教师可介绍国外拍卖圆明园12生肖兽首情况,虽然其艺术价值不高,但依然高价拍出,让学生为圆明园这样的人类文明成果被毁而感到痛惜。教师组织活动:齐读教材中雨果对圆明园的称赞和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的内容。讨论1、作为法国人的雨果,对本国军队的暴行进行深刻揭露和愤怒声讨,为什么?教师引导从热爱和平,珍惜人类文明成果出发,对侵略行为人人痛恨。让学生得到认识:人们对于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和向往是超越国界的。讨论2、有人主张重新修复圆明园,你的看法怎样?提示:对于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言之有理就行。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板书)问:这两个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开放的通商口岸有5个增加到11个,割走的领土有原来的香港岛,扩大到九龙司,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割走40多万平方公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