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试题及答案应考人员注意事项一、本试卷由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构成,共5题,满分为100分。所有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二、本试卷科目代码为“4”,请将此代码填涂在专用答题卡“科目代码”对应的栏目内;应考人员的有关信息,按提醒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其中填涂部分请使用2B铅笔。三、本试卷采用网上阅卷方式,各题目在专用答题卡上有指定答题区域以便扫描,请统筹安排,按指定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将答案内容写出黑框之外,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四、请使用黑色墨水书写。第一题(20分)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小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小区事务。小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某些小商贩。近来,快乐山小区持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某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导致的。有人提议把小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提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关乎小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小区工作措施,发动小区老人参与处理上述问题。问题:1.本案例中,小区工作的任务目的是什么?过程目的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当采用哪些环节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的?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小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第二题(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不过,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倍受情绪困扰,愈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成天不想出门。小安由于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小区也没有对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朴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种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小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急,对照顾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但愿有专业人士提供协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家提供服务,并联络了小区的社会工作者。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局限性?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绪,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第三题(20分)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时候尤其调皮,常常惹事,父亲脾气急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体现良好多次被减刑,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小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导致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劳,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怀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轻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独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频频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小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与小区公益劳动,但刘某常常迟到。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对的选项的代码)a、社会工作者应当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当接受刘某自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也许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