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教材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由“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两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的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在英雄人物代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做了相应的删减。2.改变了原有历史教材知识点过多的弊端,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共八大内容和历史意义。3.大量使用了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的历史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4.自由阅读卡对雷锋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对艰苦朴素有了新的认识。5.本课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介绍了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心里不是十分成熟,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对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代表感兴趣,而忽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和大会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中共八大对未来的影响。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论上知识还是较难掌握,本课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表格式呈现方式,改由多媒体或学生自己制作的ppt资料来学习新知识。才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另外,通过七年级一年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正确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我党的左倾错误。并且,通过经济改革调整的方针,以及各条战线上英模的努力拼搏,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共八大的路线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及对王进喜、邓稼先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2.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3.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4.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5.王进喜、邓稼生等先进模范人物。(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成果引出新课。2.创设中共八大的模拟时空,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本课的重点。3.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4.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重点(1)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2)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2.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二)解决方法1.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教师展示图片《中共八大会址》,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