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战车【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的国土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重点、难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知识重现】师: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师: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生: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教学过程】一、慕尼黑阴谋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1938,9)师:(使用电脑地图软件,通过大屏幕展现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以下地图演示同理)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相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电脑显示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位置)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资料《慕尼黑协定》,在播放前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培养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的讨论进行准备。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回到伦敦,挥舞着几张纸片说:‘我把和平从德国带回来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生:没有,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战败被德国占领,英国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2.德军突袭波兰(1939.9)(教师用电脑演示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引导学生了解二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师: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二、德国占领西欧1.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教师用地图软件显示德军占领北欧两国和西欧三国,引导学生思考英法的纵容政策是否能避免战争)学生通过地图掌握德军进攻西线的时间、结果,并思考上述问题。2.法国的溃败(1940.6)教师用地图软件显示法国地图,播放《马其诺防线》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防线内部的各种精巧设施称赞不已。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马其诺防线真的是固若金汤吗?它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学生议论纷纷。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提示: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演示课件。师: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占色当,造成了英法几十万大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巴黎沦陷,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令人深思呀!师: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