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过程与方法: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并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天朝田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资政新篇》则表现出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学习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学生预习指导】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一、金田起义背景: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矛盾不断激化。历程:创立拜上帝会——__金田起义__——建太平天国——围__桂林__——攻__长沙__——克__岳州__——破__武昌__——再克九江、安庆——逼__南京__——北伐西征。二、定都天京定都:1853年3月,破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__太平天国__。巩固:(1)颁布__《天朝田亩制度》__。(2)北伐和西征。三、天京陷落原因:(1)领导集团__内讧__。(2)任人唯亲。(3)不团结。过程:内讧——反击——天京外围屏障尽失——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四、意义: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步骤(一)导: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及同步显示歌词: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二)学: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的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3)自然灾害严重。2.兴起和发展: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建太平天国——围桂林——攻长沙——克岳州——破武昌——再克九江、安庆——逼南京——北伐西征。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政权巩固的措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4.天京陷落的原因及过程。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三)帮: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2.《天朝田亩制度》里“天下田”是谁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要求?从中得到的认识是什么?“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要求: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认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人认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种看法不正确。《资政新篇》只是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