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教材分析]本课题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应该有计划的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别的物质时,会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作到系统、全面、深入。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有意记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观察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观察能力;学习从个别到一般归纳事物的方法;通过从不同侧面描述化学反应及类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概念【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提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是什么?现象?2、展示现收集的一瓶氧气,请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3、引入,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演示实验】制备氧气。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管口,一瓶瓶口向上,一瓶瓶口向下。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的现象,以及两瓶中现象有何不同。思考:此现象说明了什么?4、【提出问题】是否其它物质在纯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演示实验】从五个方面比较观察硫、木炭、铁丝、蜡烛四种物质及其发生的变化。学生观察实验并根据现象完成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物质色、态在空气中放置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气味、颜色、状态)硫木炭铁丝石蜡【引导思考】上述三种物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A、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B、实验中,木条在空气中只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复燃的原因?猜谜语:黑块块,烧就红,投入宝瓶仙气中,金光耀眼银光闪,无影无踪瓶中空,一杯钙泉入宝座,化作牛奶无人用5、【指导书写】以硫燃烧为例,写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的方法:硫+氧气二氧化硫(S)(O2)(SO2)【学生练习】采取同样方法写出铁、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板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碳+氧气二氧化碳(Fe)(O2)(Fe3O4)(C)(O2)(CO2)6、【反思小结】A、我们在探究氧气性质时,为什么要用纯净的氧气?B、整理出你本节课的体会,你未解决的问题和你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1、【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写出硫、铝、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观察比较】说出硫、木炭、铝燃烧及文字表达式的所有共同点,并列成下表:相同点归类或命名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称化合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氧化反应生成物都叫氧化某称氧化物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变化现象都有发光或放热\。。。\3、【教师】化学变化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分析】铁生锈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氧化反应,但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归纳】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缓慢氧化。4、引导学生分析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尝试分类5、小结,布置作业第三课时1、学生相声表演:氧气趣谈2、订正作业【板书设计】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前反应后物质色、态在空气中放置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