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提高概括能力。(2)了解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实业的事迹,认识近代企业的曲折发展进程。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通过学习张謇办实业,认识近代企业发展的艰难,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3)课下对中国民族工业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背景、概况,一方面认识近代工业兴起的主要动机,另一方面感受中国社会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从而培养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2)通过学习张謇“从状元到实业家”的事迹,感受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感受他拯救民族的高尚爱国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立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学重点:评价实业家张謇。教学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疑点: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教学步骤:1、导入从解释章、节标题的含义导入。所谓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化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本章内容就讲述了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即第一节“近代工业的兴起”,那么,近代工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基本概况如何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2、讲解一、“自强”与“求富”教科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产生的背景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综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归纳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最后教师提出问题:“面对社会剧变,清王朝将如何摆脱困境,维护其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清政府内忧外患,面临着统治的危机。对于如何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内部在采取的手段方面特别是在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上出现了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两个派别。(2)概念阐释----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这类概念首先,应从字面意思着手考虑,因为概念名称是该概念的精华所在。如“洋务”,可以理解为与西方资本主义相关的事物;其次,可以结合背景等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概念的基本内涵。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9世纪60-90年代,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比较开明的官员打着“自强”和“求富”的旗帜,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先后创办、发展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了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这就是“洋务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的这些官员则被称为“洋务派”。(3)洋务运动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自学的方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首先,提出问题:“洋务派创办了哪些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些近代工业有什么共同点?”也可以设计适量的选择题。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认真解答,进一步强化、落实知识点。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自强”为旗帜,从西方国家购买、引进先进的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企业有曾国藩创建的全国第一家自行制造火器弹药的企业----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另外还有规模最大的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和设备齐全、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厂----福州船政局。同时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派积极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创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并建立海军衙门。从19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建设所需的原料和经费,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帜开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有我国最早采用机器采煤的开平矿务局、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钢铁厂和湖北织布局。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这一部分内容也是洋务运动的内容,着重介绍了唐胥铁路和电报业的基本情况。教师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