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学习重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法指导朗读法、分析法知识准备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2、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2.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自主学习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4)长相:普通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3、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这一段呢?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又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他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对他的形象又有认识,同时也是过渡段。四、拓展展延伸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五、当堂训练练习册上1-4小题。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2.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