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日甲午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等。2、分析《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重点难点】1、讲述黄海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2、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3、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关键问题】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以及签订此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分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危害程度如何。【知识链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学法指导】:(不要写空话、套话,要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理解新知识,对难点给予点拨。要真正对学生的预习有指导作用)【教师预设问题】问题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是谁?问题2: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可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图片、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插图和小字部分及配套地图册相关图幅,然后请学生讲述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战斗的故事,让学生充分发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在讲述黄海大战前,播放《甲午风云》电影片段,展示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官兵在战斗中奋勇作战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国献身的崇高品质。教师应带着崇高的感情,描述以下动人的场面:致远号已受重伤,但邓世昌下令拼死决斗,开足马力猛冲,意图跟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全船官兵250人壮烈牺牲。也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叙述。以适时、适度、适当的电教手段,再配合师生的描述,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完黄海海战,请学生回答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及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问题3:《马关条约》是何时签订的?中国和日本的代表分别是谁?问题4:概括《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问题5: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影响?这是教学的重点,除要求学生雇条约签订时间、中日双方代表外,主要采用谈话法,用较多的时间对条约内容逐条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关条约》对中国危害性的理解。首先,教师可选择中日代表在马关春帆楼谈判时的典型材料,揭露李鸿章一副卖国的奴才相和伊藤博文的帝国主义饿狼般的贪婪相。谈判一开始,伊藤博文就提出了已拟好的苛刻条件,并对李鸿章说:“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在谈到赔款2亿白银时,李鸿章哀求说:“请让稍许,即可定议。”伊藤博文回答:“如已稍让,尽已让出。”“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又如谈到割让台湾时,李鸿章说:“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心急。”而伊藤博文回答说:“尚未咽下,饥甚!”接着运用谈话法与学生一起讨论:问: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有什么危害?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问:赔款白银2亿两有什么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帝国主义。问: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有什么危害?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采用《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开设商埠的复合投影片进行比较。《南京条约》开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天津条约》开设的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已深入到长江中游和长江以北;《北京条约》开设天津为通商口岸,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对日本全部开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可向这些地区倾销商品。问: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什么危害?以前也有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工厂,但没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