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教法选择读图、阅读、计算。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5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二、新课导入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三、揭示目标1.认识地球仪2.了解赤道、纬线、经线,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的定义。四、学习过程1.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2.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3.利用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1)、地轴是假象轴(2)、南极S,北极N(3)、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圆半圆长度不等长等长指示方向东西南北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要强调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结合教材,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回答教师提问阅读目标,了解重难点。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主备人:武国伟备课组长签字:学科主任审核签字:特殊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0度和180度经线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高、中、低纬度区的划分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五、巩固与练习组织学生记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概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配套练习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补充。课堂练习。作业设置巩固作业:配套练习册“认识地球”相关练习题。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