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林局春季麦田管理意见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增加穗数和粒数的关键时期。针对冬季气温明显偏高,有效降水偏少,旱情持续发展的实际,为指导全市科学开展春季麦田管理,确保再夺夏粮丰产丰收,特提出麦田管理意见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据调查,目前全市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为76.8%,较冬前减少6.2个百分点。总体来说,当前小麦整体苗情较冬前偏差,小麦生产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麦播以来,气温持续偏高,致使一部分播种较早的麦田,幼苗生长较快,甚至出现拔节,气温骤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同时也极易引起春季冻害和后期倒伏。二是冬季以来,我市气温明显偏高,有效降水偏少,致使280余万亩麦田受旱,60万亩麦田严重受旱,同时据市气象台预测,未来20天内我市降水仍然偏少,抗旱形势依然严峻。三是由于秸秆还田地块大部分未深耕,旋耕土壤未踏实,导致部分麦苗分蘖多,次生根少,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不谐调。四是由于长时间晴天高温,杂草滋生,麦田病虫基数较大。对此,各县(区)农业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站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XX省核心区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春季麦田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认真搞好服务,组织发动群众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高潮,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科学开展春季麦田管理春季是小麦一生当中苗情变化最快、矛盾最多的时期。当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此,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今年特殊情况,以抗旱浇麦保苗为重点,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分类指导,精管细管,促苗早发,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一)分类管理,合理运筹肥水第1页共3页科学合理浇水可沉实土壤,平抑地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返青水应根据温度、墒情、苗情等情况适时进行。一是对于悬虚地、墒情不足的麦田要抓紧浇灌;二是对二、三类苗,以及遭遇冻害、黄苗、死苗的麦田要结合浇水,每亩追施7-10公斤尿素,以促进生长,增加有效分蘖。三是对于冬前已经浇过赿冬水,目前生长良好的一类苗,暂不施肥浇水,待拔节后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再追肥浇水,以促进两极分化,抑制无效分蘖滋生,防止群体过大,第一节间生长过快,预防后期倒伏。四是对于群体80万以上的偏旺苗,可采取叶面喷洒矮壮素的办法,控制新蘖滋生和基部节间的伸长,控制旺长。(二)普遍中耕除草保墒由于今年冬前气温偏高,麦田杂草普遍发生,及时中耕锄麦,不仅可以消灭杂草、压低病虫基数,而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使小麦根系下扎。特别是对进行冬灌和已浇过水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划锄,破除板结,消除裂缝,提高地温,促进小麦生长。(三)预防小麦早春冻害根据我市历年小麦生产上的经验,三月下旬我市常出现一次程度较强的寒流空气。由于此时小麦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遇到“倒春寒”天气,极易造成小麦减产。因此,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及早制定应急预案,预防早春冻害的发生,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大幅降温天气来临之前,及早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农民群众做好预防工作。早春冻害预防措施主要有:在早春田间管理时镇压,起身期要进行化学调控,适当控制旺长,提高抗性。早春冻害补救措施主要有:待寒流过后及时检查苗情,若发现冻害发生,如叶片严重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要及时采取中耕、补施氮肥和浇水等措施,以促苗早发、促进新生分蘖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四)加强病虫草害测报与防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小麦病虫草害基数较高,发生普遍。因此各县(区)农业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小麦纹枯病、条锈病、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力争把第2页共3页病虫草害损失降到最低。对于纹枯病,可使用12.5%禾果利、25%奥宁、志信星、25%粉锈宁等进行防治;对于小麦红蜘蛛、蚜虫,可用阿维菌素、功夫、吡虫啉等药物防治。对于小麦条锈病,要继续推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