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计划围绕建设全面小康咸阳和西部强市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以下规划: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产业化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扩基地,强龙头,兴中介,重销售,创体制,促增收,构建以粮、果、畜、菜四大产业为支撑,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紧密联系,行政推动、市场拉动和科技带动相结合,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双增加的产业化格局,把咸阳建设成西部农业强市。奋斗目标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大幅提升,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显著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加规范,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80万吨左右;水果面积发展到300万亩,总产达到340万吨以上;蔬菜面积发展到120万亩,总产达到260万吨;肉类总产20万吨,鲜奶总产60万吨,禽蛋总产10万吨。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建设年吞吐量50万吨以上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5个;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果品、蔬菜和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必须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要立足区位优势,着眼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坚定不移地扩大粮、果、畜、菜四大基地规模。1、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商品粮基地大县为重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按照第1页共9页“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主攻单产、稳定总产”的思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一要实施良种工程。从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出发,南部灌区和北部旱原分别确定3—5个优质小麦、玉米主栽品种,通过良种统繁统供,两年内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要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精少量播种、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和无公害栽培技术。到2008年,北部地区地膜玉米发展到80万亩,全市农机作业覆盖率达到75%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95%以上,力争粮食单产达到300公斤。三要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通过科学轮作和间作套种,复种指数达到175%。四要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在全面禁烧秸秆的基础上,大力兴办饲料工业;推广氨化、青贮等技术,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2、实施优果工程,扩张果品规模。以建设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为目标,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的原则,在北部优生区,建设100万亩优质出口苹果基地和50万亩柿子、枣、核桃等杂果基地,在中南部建设30万亩果汁加工专用型苹果基地,南部地区建设50万亩以梨、桃、葡萄为主的优质时令鲜果基地,把咸阳北部建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二要提高果品质量。大力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用3年时间建设市级标准示范园5万亩,四项关键技术的普及率达80%以上,商品果套袋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提高10%以上,优果率达到65%以上。三要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建立果品质量检测体系,制定优果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绿色果品基地认定,全面提高果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出口率。3、坚持畜牧富民,扩大畜禽总量。依靠资源优势和养殖传统,合理布局,集中发展,畜禽并重,富民增收。一要建设“5111”基地。在南部地区建设50万头高产奶畜、100万头瘦肉型猪和1000万只笼养鸡基地,在北部及旱腰带地区建设100万头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形成以武功、兴平、秦都的生猪,泾阳、三原、XX县区、武功的奶牛,渭城、泾阳、三原的笼养鸡第2页共9页和北五县肉牛肉羊为重点的区域养殖格局。二要推进畜禽良种快速扩繁。当前制约我市养殖业发展,特别是奶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少优良种源。要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