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狼》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2.积累文言词汇。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4.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学习重点1.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2.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难点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并领会深刻的内涵。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备课组补充学复习导入1.试翻译课文,明确课文内容。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是___狼,___狼,___狼,___狼。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任务导学二、合作探究1.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2.课文中写了屠户的哪些动作,从中你能看出他在想些什么吗?(想象一下,选一处动作进行分析)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三、小组展示互动点评拓展延伸卖羊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辨,不曾识羊。有人饷其一羝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得价不多,频卖不售。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猕猴来换之。书生既见猕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而目顿改。又见猕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习流程人捩去其角,然为猕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乃牵猕猴归家而咏曰:“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作橘皮皱。[注释]:词辩:辩论的言词。宁馨:这样。膻(shān):羊肉的气味。皂荚子:皂荚树上结的果实,状如豆角。1.羊为什么卖不出去?2.文中形容这个书生的词语有哪些?3.文中多次出现“其“字,都是代词,指出它的具体意思。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达标检测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后三段的内容分别该怎样概括?2.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3.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4.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学习小结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重点字词,句子。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