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年是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年。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致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是重要抓手。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富裕农民。近几年来,我市紧紧牵住“牛鼻子”,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截止20*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有170家,涉及水产品加工、种植业产品加工、畜牧业产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水产品加工企业82家,占总数的48.2%;种植业产品加工企业48家,占28.2%;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21家,占12.4%。另有市场型企业19家,占11.2%。我市农业龙头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5.8亿元,实现利税2.22亿元,分别比20*年增长17.1%和110.6%。(不包括棉纺织、服装行业)。其中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有95家,超千万元的有66家,超过亿元的6家。XX市级以上7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实现利税8937.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2、吸引外资能力增强,龙头企业外向度提高。近几年来,我市通过举办海鲜节、科技节、民间投资恳谈会等活动,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大加快了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形成了一批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20*年底,全市有外商投资的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引进外资近2500万美元,初步形成了水产精深加工产品、优质肉制品、蔬菜深加工品、丝绸制品等出口创汇产品,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以上。3、有效投入再创新高,新增长点不断涌现。近年来,通过企业技改、新上项目等方式,许多龙头企业第1页共5页不断壮大自身规模,提升企业档次。20*年,全市有实际投入的农业加工项目131只,投入总额达5.2亿元,项目投入量在南通六县(市)中名列第一。还涌现了民主银鑫食品、北新一鼎洋食品、吕四屹森水产等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总投资1.4亿元的寅阳东旭牧业、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志良皇室麦片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之中。4、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通过不懈努力,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促进农产品档次升级,增强了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双林公司在产品的深度开发上下功夫,与省农科所合作研究成功了从花生根、腾中提取白藜芦醇,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和合蔬菜公司狠抓蔬菜质量,为了适应出口需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注重发展名特优,提高产品竞争力。5、经营机制更加完善,带动能力日渐增强。龙头企业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合同,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服务,强化了与基地和农户的联接,带动了基地化生产,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7万户,带动基地面积23.7万亩。黄海滩涂公司积极组织农户进滩养殖,沿海2000余农、渔民劳务费就增收近400万元。寅阳方源快冻食品有限公司创办第一年,就与2000多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以上。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作用。但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应起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发展总体规模不大。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的多,大体量的少,重复生产的多,产品互补的少。全市170家龙头企业中,还没有销售额超3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数量也不多,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二是企业产品加工档次偏低。我市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整体装备水平不高,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普通产品偏多,产品优势不明显。多数企业停留在产品简单加工层次,真正搞精深加工的不多。三是龙第2页共5页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深度不够。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关系处于松散型状态,大多数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