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培训班进入了第三天,按程序该写心得体会了。其实,没这一项安排,我也按捺不住,要说几句,要写几行。我的感受是两点,一、申报示范学院的成功,是民院办学以来的新高峰。二、走向明天的辉煌仍任重道远。一、培训期间出现了几个热词,如“里程碑”、“升级版”、“进军号”。对这些热词,我是从下面四个方面解读的。1、吴院长来民院后,出台了《**民院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翻三番的目标。而翻三番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提高了教职员工待遇。人数过10000,收入过7000万,人均收入7万。据院长报告说,现在民院教职工人均收入从20XX年的3.5万,上升到去年的6.9万,教职员工享受了改革的成果。大大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2、**民院的改革由扩大规模,上升到抓内涵建设。由单一的师范教育向民族职业教育转型。原来的师范教育,规模小,学子们望门墙而不能入。而今,发展到8个系部,35个专业,由师范类发展到航空、运输、服务、建筑等领域,形成了平民教育,大众化的教育。会上正式提出了“一切为了专业建设”的口号,吴顺发院长作为民院的号手,正式吹响了创建省示范高职院校的进军号。3、三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求学的精神圣地。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美丽校园,学校真正成了四型校园。生态型、公园型、民族型、数字型。这样的校园,不仅是在**,在全国也是比较超前的。而且各种设备设施正在加速完善。4、在民院摧枯拉的改革浪潮中,产生了一个优秀的领袖团队。人是第一财富。民院有一个优秀的行政团队。这是一个敢于担当,能够担负,富有能量的团队。忠诚、创新、奉献的民院精神,首先在他们身上表现,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民院力量首先在这个团队形成。正是这个团队,制订了民院十二第1页共4页五发展纲要,构建了民院示范高职院校的框架,描绘了**民族学院的发展蓝图。吴院长是这个团队的领头雁,记得吴院长作报告时,情到激动处,挥舞着手大声说:“一切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从这句台词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气魄与胆识,一起分享了他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再造一个辉煌的信心和力量。吴院长是个有斗志,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的人。面对今天的成就,他没有辜负党的重托与民院的期望,展望未来,他有带领民院教职员工走向下一个高峰的必胜的信心,他给开拓进取的民院师生胜利的信念和巨大的鼓舞。二、成功转型任重道远袁书记在报告中如实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专业建设“不能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校企合作,要走出“浅而不深,低而不高,粗而不精”的状态。袁书记的话,说出了前段办专业的盲目性。听了袁书记的话,想着学院的未来,总认为学院创示范高职院校准备还不是很充分。首先是认识不足,而今要进行思想斗争,第一大战役应在思想领域。不解放思想,不统一认识,就难打胜仗。专业建设就又会是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一是领导认识了,老师没认识;二是就领导而言,口头认识了,没有从骨子里根本认识。口头认识只是从工作需要,找几个理由,轮到自己子女就是传统教育。三是从行动上没有与职教挂钩,说的是职业教育,做的是传统教育。不了解教育的对象,不理解职业教育的要素。不懂得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宗旨、方针。把学生当差生与贫困生,孺子不可教也,天生是做流水线的料。四是有纲要,无人读纲要,对人才定位“三位一体”(军人品格、学生风格、银领技能),很少有人体会。没有从招生走到就业的人,要他参与职业教育,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五是自己与职业教业格格不入,自认生不逢时,传统教育没有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又看不到发展前途,无心为之。等等。其次,是师资问题没有解决的可行性。学院在发展战略上固然有师资保障这一项,但只讲到了需要配置的比例,需要的第2页共4页标准与要求,如何进购这些原材料。仅这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师资没货源。目前是师资严重不足,10000人规模,教师应有556人可我们现有在职在编教师才258人,学科带头人才3个。专业师资至少差200多。如按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5%算,500x45%,目前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