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授课时间___周星期___需课时第六单元第六课爱莲说阅读评价组别组长组员班级评价教师评价12345678展示次数终结评价展示质量一、核心目标精读细嚼明确目标:逐条铭记摄取关键;聚焦要点定向导航。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分析理解课文运用了衬托手法的句子及表达效果。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对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予以评价。二、目标链接梳理知识吸纳积累:深度阅读小组整合;建构知识获取方法。1.什么是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2.衬托修辞手法的分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例②:《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用“蒹葭”、“白露”、“水”组成的幽静、辽阔、苍茫、缥缈的景色来衬托“伊人”的美丽,引发人们对“伊人”不尽的遐想。(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例子①: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例子②: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爱莲说》是一篇借花喻人的优美小品文。作者独爱莲花的高洁不俗,来比喻自己道德情操的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同时,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君子,要讲求精神文明。3.品析运用衬托手法的句子及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文句运用衬托手法(正衬或反衬)+以甲事物(宾)配衬+突出了乙事物(主)的……三、阅读过程1.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1)关于作者周敦颐(公元1017~1073),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2)相关知识《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摇曳,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2.导语设计与推荐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一)结合“十注”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细读默想用心十注整体感悟卒章反刍学习活动设计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1)给下面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答案见书上注释)甚蕃()亵()玩宜乎众矣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花之君子者也陶后鲜()有闻不蔓()不枝(2)结合注脚试译下面各句子。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