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一、【问题情景导入】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那么什么使得毛泽东这么高兴呢?看了下面的图片你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什么?1953年到1956年,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期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是什么叫这么多人那么的高兴呢?让我们一起来去探究这些问题吧!二、【教材内容全解】(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形式:(重点)建立生产合作社,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疑似点破译】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低级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产品等归生产者集体所有。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成果: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进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例1】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完全没收D、赎买【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识的能力。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采取赎买政策,而对四大家族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则直接没收成为国营经济。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来完成了。【答案】A【特别提示】这些知识容易混淆,注意看清问的是对哪个部门进行改造。(二)公私合营(重点和难点)1、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释疑解难奇奇:老师,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呀?老师:嗯,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毛泽东在1953年7月写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作了阐述:“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组成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这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明明:老师,公私合营是怎么回事?老师: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奇奇:老师,你再给我们解释一下赎买政策吧!老师:赎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所得税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了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