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翻译《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语。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习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2.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寓意。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备课组补充预习指导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的知识及本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1)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西方的寓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古代中国的两则寓言。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全班朗读《穿井得一人》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学习流程任务导学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居:居住及:到国:国都。道:议论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于:在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四、复述课文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五、研究课文,概括寓意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达标检测《配套练习册》“同步阅读“环节内容。学习小结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尝试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作业布1.积累文中文言词汇。2.预习《杞人忧天》。置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