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2.仔细品味,理解寓意。3.学习不同的描写手法,体会其中的妙处。4.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构思能力。学习重点仔细品味,理解寓意。学习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构思能力。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寓意。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备课组补充学预习指导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的知识及本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⑴寓言。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⑵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⑴注音:赫拉hè宙斯zhòu粘住zhān何遽jù髀骨bì跛脚bǒ庇护bì饶头ráo⑵解词:凡人——指世间的人。饶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品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饶头”。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一、导入:同学们,相信你们对《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这样的故事一定非常熟悉,那么你知道他们属于什么体裁吗?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形式中的一篇:《赫尔莫斯和雕像者》。(教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2习流程任务导学三、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发展和结局是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2)组织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傲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3)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盲目自高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