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三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分管领导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思考探究综合讨论分析评价人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导入新课:“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分层复习)自主探究学生做探究过程,预习本课。(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会议:A、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B、在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2、影响:A、巴黎和会:1919-1920年,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合作交流一、“繁荣”及其崩溃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二、罗斯福新政(演示相关图片等资料,辅助学生讨论分析、评价人物)结合课文,你想一想: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就是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B、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课件演示导读提纲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练习巩固1、完成第23页“练一练·选择题2、做探究习题3、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灾难: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1、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2、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讨论交流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2、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读课文,找答案。读课文,找答案学生探索、交流、讨论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小结(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经济大危机一、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板书)1.相对稳定时期的形成(板书)2.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