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创建生态区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照《全国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并举、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全区上下协调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面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绿色、现代、平安、幸福的新奠定良好基础。二、创建目标通过生态区建设,使全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最终建成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资源节约、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传承与创新引领区,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生态最佳实践区,最终在20XX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区。考核指标:(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2)单位gdp能耗降至0.9吨/万元以下;(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20m3/万元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m3/万元以上;(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5)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6)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7)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8)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9)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第1页共5页(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cod)降至3.5千克/万元(gdp)以下,二氧化硫(so2)降至4.5千克/万元(gdp)以下,且小于国家总量控制指标;(1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1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且无危险废物排放;(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m2以上;(14)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1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17)化肥施用强度(折纯)降至250千克/公顷以下;(1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2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21)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三、主要任务(一)扎实做好创建基础工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生态区建设规划,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并经区人大审议批准实施规划2年以上;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城镇、村落环境面貌整洁,观感良好。(二)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水耗,提高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耗水指标。(三)调整农业结构,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抓好生态农业建设,稳定粮食生产,突出经济作物与蔬菜特点,发展高产、高值、高效作物品种;实施节水灌溉,控制使用农药、化肥,回收农用薄膜,加大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做农用肥;整修缓坡梯田,建设骨干基本农田,提高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第2页共5页(四)继续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和植树造林等林业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五)强化污染控制,保护饮用水源;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控制烟尘、粉尘排放;组织实施噪声功能区复测,严禁超标排放;推广垃圾分类袋装,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村镇环境面貌;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态镇、生态村建设。四、工作步骤创建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分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完成创建申报、方案制定、机构成立、任务分解、宣传动员、部署安排等工作。(二)编制规划阶段。编制创建规划并申请评审;通过评审后由区人大批准实施。(三)实施阶段。各镇街、各有关部门按照创建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