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防震减灾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工作目标。到20XX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网络,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地震预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全市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基本具备防震避险技能。二、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三)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能力。地震部门要科学规划全市地震台网布局,加快区域测震台网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各县区地震信息节点,建成省、市、县区地震信息传输通道,提高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获取能力。要建立健全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质量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引进和培养地震监测预报和网络管理第1页共5页专业人才,努力做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确保信息畅通和地震监测工作的开展。(四)提升煤矿采空区监测预警能力。榆阳、神木、府谷、横山等县区要高度重视煤矿采空区潜在危险,进一步加强XX县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适时跟踪工作,进一步提升煤矿塌陷地震监测和预警能力。(五)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三、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六)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要依法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落实到规划、立项、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坚决消除不按抗震设防要求设防的建设工程,确保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科学设防。各级地震部门要尽快开展一般建设工程备案管理工作,加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七)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指导管理。村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三层以上(含三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要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扶贫移民、工程移民、新农村建设等农居项目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各县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扶持惠民政策,引导农民在建房时采取科学的抗震措施。各县区地震、建设部门要努力推进抗震安全农居工程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八)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逐步开展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加固第2页共5页改造。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要建立健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统筹安排各项防震抗震和避险措施,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四、强化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九)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交通、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