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计划一、区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评价(一)区的区域特点区位于市的中心地带,因驰名中外的“”而得名。区是一个文化教育发达、文物名胜荟萃、科技力量雄厚、商贸繁荣的XX县区。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口密度3.2万/平方公里,为西北之最。区地域轮廓成船型,东西长9.1公里,南北宽4.37公里,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区地处关中平原,聚十三朝古都之精华,凝八水绕长安之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堪称中国“金石宝库”的博物馆,挺拔秀丽的唐小雁塔,“道教圣地”八仙宫,雄伟壮观的明城墙及各具风格的东方古塔建筑,巍然展示出金石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人历来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和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XX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9.96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和72%。工业总产值实现32.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4亿元。现代商贸业是区的立区之本。区位居市中心,交通发达,旺铺集中,20XX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04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高新技术产业是区的强区之源。区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过13年的开发和建设,在城东建起了集生产、研发和居住为一体的花园式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工程、环保节能、新材料、软件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截至20XX年,园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6亿元,工业总产值131亿元,20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6.26亿元,工业总产值24.3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8%。区还是市社会事业发展基础最好的XX县区。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14所,在校学生9.02万人,20XX年高考专科以上录取率第1页共14页达到79.49%,居全省第一名,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区域内有包括省体育场、省图书馆在内的体育、教育、文化单位20家,医疗卫生机构43所,拥有病床位4733张,卫生技术人员4950人,其中中西医师(士)1880人。区社区服务网络健全,全区102个社区拥有各类服务设施156个,便民利民网点4000多个。(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商贸立区、科技强区、旅游兴区”的经济发展三大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区的主要优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省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发展科技战略是以市为中心,而区历来是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居全省之最,达到98%。城市功能设施比较完善、市民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企业创业发展环境。二是商贸繁荣。全区人口密度大,商气旺盛,目前除固定人口外,流动人口每日可达40-50万人。区内有西北最繁华的商业大街东大街、南大街,拥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117家,大型购物中心21家,大、中型超市和连锁服务机构30家,专业市场、批发市场53个。密集的商圈聚集着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了上下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文物古迹遍布,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单位的有4处,省级6处,市级1处。区域内汉唐文物、古代建筑、民俗宗教文化、城市观光和购物休闲等门类众多、设施齐全,20XX年辖区内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818万人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蕴含着无限商机。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的空间受限。我区地处全市最繁华的商业闹市中心,人口多、面积小,缺少新的可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土地,难以形成大的产业群体。地域空间的制约一方面使得区内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后不得不离开我区另觅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大的产业项目无法签约落户。——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需要提升。一是虽然第三产业对第2页共14页我区gdp的贡献率较大,但规模化、品牌化的程度不高,税收贡献率较大的支柱企业还比较少;二是旅游业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金融保险、现代运输、邮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