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司法局年度工作报告一、坚持管调促谐,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不断扩大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今年建立了xx区人民调解中心,并相继成立了xx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会员会、温州国寿财险人民调委会,加快保险纠纷、校园纠纷的调解处置效率。出台《xx区行业性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管理实施办法》,对专职人民调解员实行固定年薪制与等级评定、计件奖励制相结合,调动了专职调解员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在区人民法院设立初任调解员培训基地,通过定期培训、以案代训、轮岗交流等方式强化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两代表一委员”特邀人民调解员个人工作室建设,营造品牌效应,积极发挥特邀人民调解员、及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优势,调处重大疑难案件纠纷的化解。20XX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纠纷2705件,调处成功2705件,成功率达100%;其中包括非正常死亡案件79件,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新途径。加快信息化建设,依托区级司法行政监管指挥中心的资源,全面掌握社区矫正监管情况与人员动态,通过“面部+指纹”识别仪报到、现场执法仪同步执法、为矫正人员100%配置定位手机等形式,提升矫正应急处置和日常监管科技化水平。全面推行社区矫正新系统,精简矫正管理流程,对审前调查、请销假、监管等级调整事项取消纸质审批,实行网络单轨审批,推进日常管理电子化及案件审批网络化。加大矫正队伍专业化建设,选派3人参加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现各司法所均有1名以上执法人员具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效提升心理矫治水平。加强协理员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社区矫正协理员暂行管理办法》,并与区编办、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确定社区矫正协理员的临时用工编制,由财政统一保障工资待遇,进一步增强队伍稳定性。探索特殊人群管理方式由从防控型向综合型转变,建立一个帮扶中心,组建四支队伍,即志愿者帮教队、就业引导队、心理咨询队、矫正(刑释)人员互助队),努力避免社区矫正人员因生第1页共6页活困难而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5-6月份,依照区人大常委会监督计划要求,配合调研组开展实地走访、视察公益劳动基地、电话抽查社区矫正人员等活动,并围绕专题审议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落实。坚持定期检查与突击集中点验、重点抽查相结合,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三查”专项行动、“三类罪犯”暂予监外执行集中清理等专项活动,活动中对一名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人员重作司法鉴定后送监服刑;对一名病情加剧有肇事肇祸隐患的精神病患矫正人员强制送医,并在综合评估其社会危险性和矫正适宜性后,提出收监建议,现已由省第五监狱收监执行。加大对违法违规社区矫正人员的惩处力度,共对22名社区矫正人员处以书面警告,对9名社区矫正人员提起收监建议,执行收监8名。今年以来,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82名,解除矫正181名,完成审前调查119例,目前在册220名。三是主动拓展安置帮教职能。抓好刑释人员衔接管理,利用刑释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核查监狱、看守所等部门下发的信息,对177名在押人员信息进行核查比对,提前做好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对刑释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登记造册、家访、签订帮教责任书、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帮扶措施,分别于4月、10月份组织全区性排查,综合掌握刑释人员动态信息,并通村(居)安置帮教工作站,落实帮教措施,对重点人员由司法所落实“定人包案”制度,严防重新犯罪。组织开展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情况调查摸底,帮助解决服刑人员亲属及子女的实际困难,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部署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专项调研、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保障救助、教育帮扶及违法犯罪情况。目前,全区在册刑释解矫人员861名,其中刑释人员526名,解矫人员335名,安置率达94%,今年未出现再犯罪现象。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新增加2家过渡性安置基地,现全区共有10家过渡性安置基地。二、坚持服务为民,着力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一是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监管引导。继续实施法律服务品牌战略,结合龙湾实际,引导律师所通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