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读准字音,能解释重要实词和虚词“而、以”等的意思。2.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并说出句意。二、过程与方法1.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字典法。2.在理解全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泳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体会课文丰富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懂得如何提高自身修养。【教学过程】一、介绍孔子猜猜他是谁?(1)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二、《论语》十二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论语》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别的文言文的地方,就是开头都会出现“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那么,整部论语都是孔子说的吗?还有谁说?《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找一找本文中孔子说的共有几则?8则,那我们的学习就从老师讲得开始自由读,齐读。三、读准字音开火车的方式,一人读一条。随时注意纠正字音。指读、齐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读准字音,能解释重要实词和虚词“而、以”等的意思。2.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并说出句意。二、过程与方法1.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字典法。2.在理解全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泳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体会课文丰富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懂得如何提高自身修养。【教学过程】一、导入读全文。二、读懂字词自学:重点字词在书本上圈划,并且翻译在书本上。小组讨论:1.小组内轮流说答案2.把不懂的字词提出,在小组中讨论3.无法解决的字向全班提出。教师释疑:解决生字词。当堂检测:开火车的方式一一说。教师请生翻译句子,落实意思。三、读懂人物出示论语的句子,有很多的语气词,问:什么意思?如果你是当时的孔子,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生模仿朗读,小组讨论,并全班展示四、读出智慧任选一句,谈谈感受、启迪,也可以联想曾有的经历。第三课时1.学生背记十二则10分钟2.校对练习。10分钟3.下发试卷,准备默写5分钟4.学生完成练习卷20分钟《论语>十二章》练习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中国伟大的家、家。二、默写填空:1.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4.子曰:“,可以为师矣。”5.子曰:“贤哉,回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7.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行,。8.子曰:“三人,其不善者而改之。”9.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11.子夏曰:“,,仁在其中矣。”12.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传不习乎()6.四十不惑()7.不逾矩()8.学而不思则罔()9.思而不学则殆()10.可以为师矣()()11.人不堪其忧()1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饭疏食饮水()()14.择其善者而从之()15.于我如浮云()16.子在川上曰()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19.博学而笃志()20.不亦说乎()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