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理解每则论语的含义,背诵全文。2.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背诵积累《论语》经典语句。3.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重点: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理解每则论语的含义,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北京以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个梦,这不仅是中国的展示,更是世界的融通,蔚为壮观的五千年神州文明在世人的瞠目中一一展现,千人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悠扬的古琴声中,孔门弟子们身着古袍,手执竹简齐声而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一夜,中国华彩惊世,不仅为了那恢弘的气度,也为那儒学大智。而这非凡的儒家智慧的缔造者就是孔子,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二、简介孔子及相关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即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中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作者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这些思想的表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在日本的历史上,孔子作为文明的使者倍受推崇,其《论语》甚至被奉为“最上至极”的“宇宙第一书”,“读《论语》而不知《论语》”成了日本的一句谚语,用来讽刺那些死抠书本而不懂得实际运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人。三、诵读。1.教师范读。2.教师领读,学生着重在字音和句读上仿读。3.自由朗读。4.师生齐读。四、翻译语句。1.借助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试译语句。2.圈画疑难点。3.互助合作,交流难点。翻译语句。参考: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4.孔子说:“知道这个的不及爱好这个的,爱好这个的不及以这个为快乐的。”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6.不能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别人。7.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8.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五、整体感知提问:这八则《论语》讲的是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为学和为人。六、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前四则。第二课时一、导入齐背前四则。二、回顾所学翻译语句。三、语句研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①只有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②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问题,体现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