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20XX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高举民生大旗,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服从服务大局,增进民生福祉”工作主题,继续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按照“项目化推进”的要求,主动调高目标定位,奋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xx的人社篇章。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一)确保全面完成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新增创业5万人,创业培训1.1万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2万人,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6万人。xx籍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不低于92%。(二)全力再造xx劳动力新优势。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制定《xx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管理办法》,招引20家知名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高效运营xx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实施“433人力资源总量提升计划”,20XX年实现新成长劳动力本地就业4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3万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来泰就业3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10万人力资源要素支撑。(三)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和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扶持。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政策,围绕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提前做好政策和措施储备。启动就业见习提升工程,评选10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推进见习信息化建设全覆盖,确保全年参加就业见习人数不低于2000人。推进特殊就业群体托底安置和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00人以上,“两困大学生”100%托底安置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全面动态清零。第1页共7页(四)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创业者和留学归国人员为重点,全面实施全民创业提升行动。丰富“1+x”创业培训模式,大力实施syb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电商创业培训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实训项目,全面提升创业者创业技能。探索促进就业创业普惠政策措施向互联网创业领域拓展延伸。加大创业金融支持力度,推广创业担保贷款“333”模式,多途径解决创业者担保难问题。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省市级创业载体品牌,全面实施“一镇一站、一村一店”农产品电商网络建设,在全市再打造一批电子商务创业载体,打响xx电商创业新品牌。(五)积极实施终身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打破城乡地域界限,构建城乡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聚焦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加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二、坚持“民生为本”,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稳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台《xx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总额控制管理在医疗保险各险种和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探索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大病保险向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延伸,进一步做好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二次补偿、社会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不断放大政策受益面,最大限度降低参保人员重大疾病医疗负担。(七)加快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充分利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成果,完善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业务基础数据库,探索制定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动态管理办法,动态掌握新增单位、新增人口信息。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全面推进大病保险向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延伸。出台《xx市工伤保险管理办法》,继续推进工伤保险按工程项目参保、第2页共7页优先参保,实现建筑业从业人员全覆盖。(八)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按照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