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同时让学生在内心摆脱自负和自卑的不良心理品质,养成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学重点1.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2.培养自己具有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学难点了解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自信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动力。自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伽利略在火刑架上面对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亦然对自己的观点笃信不疑:这个世界最终会了解我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可是毛泽东没有低头,他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年之后,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经过十几年的斗争,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他们之所以成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信。邓亚萍说:我自信,我成功。凭着这种精神,她在世界大赛中屡克强敌,即使在比分落后时也能镇定自若,信心百倍,反败为胜。与此相反,自负与自卑却常常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自负、自卑和自信三者与成功的关系。通过欣赏《我也是一片风景》这首诗,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欣赏自己,从而引出学生希望正确地看待自己、欣赏自己的想法,以此导入新课。自卑和自负使人远离成功故事一:《小明的故事》(见多媒体课件)看完故事之后请学生思考问题:1.小明为什么会失败?——“自负”,同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像小明这么自负的人吗?2.失败之后的小明又有什么改变?——“自卑”,同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像小明这么自卑的人吗?3.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特点?——“以自我为中心”4.由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看出二者有什么必然结果呢?——“远离成功”通过《小明的故事》可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在他们身边有很多像小明这样的同学,不想失败的心理会促使学生想去探究为什么会失败等问题,以此引出学生探究问题、钻研问题的好奇心;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们也会随之分析出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和必然结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通过故事一,大家找到了小明失败的原因,同学们,你们希望小明一直这样失败下去吗?你们准备如何帮帮他呢?故事二:《小明的故事》(见多媒体课件)。看完故事之后请学生思考问题:小明为什么会成功了呢?——“自信”,因为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使自己不再自负和自卑,而是变得很自信,所以成功。通过抓住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让学生们去帮助小明找到解决的方法,再通过故事二,学生们很快就发现让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拥有“自信”。自信者必备的心理品质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之后,请大家讨论两个问题:1.说一说:请你介绍一些自信者取得成功的故事。2.想一想: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欣赏小品:三个好朋友的故事(见录像课)。通过讨论和观看小品,得出自信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乐观、专注、好奇。这组讨论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讨论讲述中,自己分析出知识点,这样分析总结出的知识点,学生对它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在比较难理解的“好奇”这个知识点中,插入一个小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总结这节课我们共讲了两个大问题:1.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因为自负和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自信者有乐观、好奇、专注的良好心理品质。总结是对本节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展现出整节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心理,从而可以正确地看待和欣赏自己。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理课后感想:请你写一则可以激励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的座右铭!之后请学生念念自己写的座右铭,再请学生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到黑板上和大家共勉。这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在课的最后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具有自信心。板书(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板书)1、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秦末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