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摘要:在新时期发展下,国家政府十分关注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农村建立起高效的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力度,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些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很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农村居民用水安全。该文主要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管理机制的应用对策进行详细的研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应用对策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85-02?r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和谐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其高效率的发挥出最大功能,并成为国家及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找出该安全工程在运行及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应对,从而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保障村民饮水安全。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1.1维护成本问题当前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各项环节中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而许多村民自身没有形成饮水安全责任意识与有偿服务意识,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导致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实际运行及管理维护中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且有一定落差,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出现了恶性循环。1.2水质检测问题据我国在2010年公布的全国饮水与环境卫生保护现状上分析,有超过5成的农村在饮用安全水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达到相关卫生标准。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出现水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省市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县以下的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第二,设立在农村的水厂处理设施落后,规模较小,据调查部分农村所采用的集中供水的饮水工程设施简陋且几乎没有完全配套的消毒设备。而分散式供水工程基本上是户管和联户管,缺少相应的水处理设施。第三,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中缺少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及设备,导致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一次监测。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质检验实验室,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严重阻碍了农村水质的日常监测。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问题在农村现行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上,都存在着主权、管护及产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单一的管理结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运行需要,从而出现了管理体系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后以及管理机制不灵活的问题发生,这些都是引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系列管理问题的源头。2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对策2.1积极创新管理改革措施,探求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全县各乡镇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严格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责、权、利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管理要权责分明。通过我县各乡镇部门对历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归纳出以下三种形式,分别为:专业管理单位专管模式、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及收益民众自管模式。第一,专业管理单位专管模式。该模式应用策略是针对集中供水工程从源头到龙头设置专门机构来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形成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把投资建设好的水厂可以覆盖的范围全部都归划给某净水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并且从其服务范围包括从规划、设计再到供水、收费及维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服务,充分地做到了权责分明,由此对所属全部集中供水点的管道维护与供水工作实施全面统一管理。第二,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单村供水工程实施农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单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通过村民代表选举继而产生农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