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服务三农现状调研报告一、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现状自2003年以来,随着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邮政企业加快推进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大力开发农村市场,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连锁配送业务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借助服务“三农”这个大课题,发挥邮政品牌、网络、信誉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发以农业生产物资和农民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要的连锁配送业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邮政依托自身优势,构建沟通城乡的物流体系,将农资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共有邮政服务网点5.9万处,其中4.2万处在农村,占全国总数近70%;邮政行业从业人员78.8万人,其中农村营业投递人员近14万人。中国邮政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优势和“百年邮政”的品牌信誉,在全国设立了31个省级邮政物流子公司。近年来,服务“三农”网点达到24万多处,覆盖了全国86%的县市和超过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逐步形成了包括总部、省、市、县、乡村的5级经营服务体系,形成了一条连接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零售店和农户的市场链条,开辟了一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新的流通渠道。(二)连锁经营,在农村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农民。邮政物流依托县邮政局、乡镇邮政支局、村邮政所,建立了以乡镇自营店为经营管理中心、村加盟点为扩展服务区域终端的连锁经营网络。目前,已在农村地区设立了以经营农资为主的1.8万个自营店和20多万个连锁加盟店。一些省区把发展邮政物流网点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XX省制定了“乡乡开店、村村设点”的发展规划。近年来,邮政物流还在山东、新疆、江苏、江西、陕西等省(区)拓展了农产品进城业务,积极探索了“双向物流”经营模式。(三)严格把关,确保配送产品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邮政渠道。邮政物流把保障配送分销产品特别是农村、肥料、种子等农资质量作为开拓农村市场的生命线,制定了包括货源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抽检、销售产品管理等多项第1页共10页制度。在商品采购进货环节坚持选择优质、高效、安全的产品,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坚持产品采购都是由总公司和省子公司负责。许多农民把邮政物流“三农”服务站作为购买农资的首选。(四)提供综合服务,满足农民多种需求。邮政物流除了坚持收订上门、投送到户等特色服务外,还着力开展了集培训、示范、信息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几年来,邮政物流联合全国农技推广协会、农业管理部门、生产企业开展科技培训5万余场,培训乡邮员及农民超过百万人次。组织生产企业在500多个县(市)的2000个重点乡镇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建立良种、肥料、农药等产品示范田近万亩。有些省邮政物流还为农户提供包括传统邮政服务和商品分销配送以及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许多省邮政物流还与当地农技部门合作,发布气象信息和病虫害预报,并提供防治措施和相应产品。(五)构建联通城乡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为农服务整体水平。目前,邮政物流已将21个省(区、市)的1465个县实现信息系统联通,把遍及全国乡村的邮政“三农”服务站点连成一个网,将众多生产企业和数以亿计农户纳入邮政物流服务体系,实现了总部对全国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网点进、销、存的实时动态管理,加快了服务农户和市场响应的速度。多年来中国邮政一直是服务“三农”的生力军。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邮政物流逐步形成了“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模式,受到广大农民、涉农企业以及政府的欢迎。目前,全国邮政物流累计为农村配送农资、消费品和农产品的价格总额达400多亿元,配送生产生活资料近千万吨;配送产品涉及三大行业4300多种单品,其中农资产品达73%;服务农资生产企业960多家;服务农民近亿户。二、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农村邮政基础设施仍较薄弱邮政局所网络是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和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基础。缺少完善的网络支撑,无法建设覆盖省、市、县、乡、第2页共10页村5级的邮政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邮政普遍服务和农村邮政物流都难以持续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邮政局所的改造。但农村邮政基础设施仍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