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市位于XX省正北部,距离首都北京720公里,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辖区面积40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户籍人口2.6万。20XX年被确定为xx区社区治理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之前,xx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居委会。这种传统的“街居式”管理模式,存在政府缺位、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和服务不到位并存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二连市把改革城市基层治理体制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突破口,把减少管理层级,做实、做强新型社区做为改革的目标,切实提升基层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能力,实施了“撤、破、整、建”四项措施,推进了社区治理服务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努力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和服务资源向基层聚集,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向基层延伸,着力构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新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四有两完善”(四有:有场所议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两完善:完善了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了社区行政管理体制)。20XX年12月,xx市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xx市社区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撤销3个街道办事处,将“市—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变为“市—社区”两级管理,减少了管理层级,节省社会管理成本,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社区服务水平。调整原有社区规模,将14个社区整合为8个新社区,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关系,依法界定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功能,统筹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初步实现了管理服务扁平化;二是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管理和服务方式,将市区划分为129个管理网格,按照200-300户左右的标准划定网格责任区,配备1名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负责责任区内的日常巡查、综合信息采集和委托代理等工作,定期对责任区住户进行上门走访服务或电话随访服务,及时掌握责任区内的社情民意,做第1页共3页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推行ab岗工作制,网格管理员同时兼任a、b两岗,专门业务工作为a岗,对网格内各项事务负责为b岗,实行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对责任区内住户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服务,变被动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制定出台《二连市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加大群众满意度占考核项目分值的权重,成为核心考核指标,初步实现了管理服务网格化;三是整合26个部门的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全方位采集“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建立起集人口基础数据、社区服务内容、档案管理及社区便民服务网站等为一体的基层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使社区各项工作在统一软件下进行电子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切实解决基层社区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初步实现了管理服务信息化;四是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社会管理旧模式,建立了社区与社会组织协作机制,社区党工委吸纳驻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社会组织负责人、企业家担任社区党工委委员,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增强社区居委会的协助、协调、治保等功能,加快推动业主委员会、院落组织、专业协会等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职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建立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健全居民议事协商、社区听证、民情恳谈、网上论坛、述职问责等民主决策与管理等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初步实现了管理服务社会化。社区改革的初步成效是实现了“四有”、“两完善”。“四有”:一是有场所办事。社区场所经过新建改造后,平均面积由原来的253平方米增加到1567平方米。社区为民服务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整合后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更加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健身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书画室、棋牌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司法调解室等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条件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二是有人干事。社区工作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