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佳乡镇党委书记的典型材料他1984年参加工作,一直扎根农村,在乡镇一干就是27年,任乡镇党政“一把手”十余年,曾在两个乡镇任人大主席、两个乡镇任乡镇长、两个乡镇任党委书记。在xx县,扳起指头数起来,他算得上是长期扎根农村的乡镇领导干部中的“元帅”。记不清多少次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记不清多少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脚泥......乡镇工作的苦与累,他从不向人言说。几十年来,他始终认定一个理:我是老百姓的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办事。他,就是原同益乡党委书记、现任水东乡党委书记张小飞同志。扎根农村,心系百姓2006年8月,他调同益乡工作,先后任乡长、乡党委书记。上任之初,他感受到担子重、压力大,经常被琐事缠身忙于应付,如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他认为,必须首先做好“惠民”、“安民”、“亲民”三篇大文章,通过惠民让社会公平和睦,通过安民维护稳定和谐,通过亲民密切干群关系,将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做到受惠于民,各项惠农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20XX年,同益乡将国家对农民的良种补贴36.5万元、粮食直补25.3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7.4万元及农资综合补贴32.1万元,家电下乡补贴25万元,通过“一本通”全部发放到农户。同时,组织专班对村级债权、债务进行了再次清理,进一步理顺了财务,核准了家底,核减了不良债务,各村均实现了“零负担”。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尽己所能切实改善民生。筹资近40万元为三村村委、乡政府机关新建了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000余人的饮水难题。为全乡503户、758人解决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筹资65万元,完成了坦下村道路硬化、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自来水等设施。筹资40多万元完成了两寨村委寨冲自然村2.3公里通村公路建设。筹资共170余万元完成了xx县唯一的为民办实事清洁工程龙潭新村建设。将“惠民”、“安民”、“亲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惠民”、“安民”、“亲民”三篇大文章,有了他这样一心为民的领路人,同益乡夯实了和谐发展的根基。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围绕“富民强乡”目标,他带领全乡人民走创新发展之路,走好了第1页共3页“两步棋”: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迈进。他致力于走好“调整产业结构”这步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引导等多种措施,形成老寨乌梅、杨柳蜜枣、三村优质水果、欧果大步的生猪养殖等独具特色的种养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158元,增加到20XX年的4321元,每年以11%的增幅递增。项目建设再添新活力。他充分利用资源、交通等优势,大力招商引资,积极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引进来、留得住、得发展”,走好了第二步棋。为实现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新突破,他实行班子成员包项目制度,乡党委、政府9名班子成员人人任项目协调小组组长。项目所涉及的村,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抽调专门人员,常年从事项目协调服务工作。20XX年,全乡规模企业达到12家,落户项目6个,引进资金2300万元。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9802万元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465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县前列,连续两年在全县经济社会年终考核中获奖,本人也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以身作则,带好队伍他深知,有一个公心正派的带头人,就会有一个群众信得过的好班子。作为“班长”,他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带头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同时,抓好党委班子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的队伍。要求每名班子成员每年必须围绕1至2个课题深入基层调研。党委自身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争创“五好”党委为目标,形成了班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局面。他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致力于建强农村基层组织这个“一线指挥部”。建立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基层党组织定期检查和年度考核制度。组织修订了村级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制度,完善了党内通报、党内监督、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健全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20XX年筹资120万元完成了杨柳、坦下、等四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