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立足实际攻坚克难xx渠防护林建设成效显著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xx局按照xx党委“创新机制、绿化灌区、保护工程、富裕职工”的林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建设xx渠高标准防护林体系,打造纵贯河套地区的“绿化带、风景线”为目标,大力开展xx渠防护林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探索和总结了一些好的造林方法和宝贵经验,现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望批评指正。一、xx渠防护林的地位、现状及建设成果xx渠防护林是河套地区的生态线,同时也是xx渠固堤护岸的重要措施,环境效益和工程效益显著,在xx渠建成运行的几十年里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受“天牛”病虫害的侵袭和林木老化的影响,曾经绿树成荫,形成一定规模的xx渠防护林遭到了严重破坏,林木被大量砍伐,防护林的护堤固岸功能急剧下降,堤岸冲淘现象逐年加剧,渠系生态环境急转直下。为扭转这种局面,xx局将植树造林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规划,科学发展,经过十多年来几届班子和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使xx渠防护林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增强。特别是近两年,我们举全局之力,加快了xx渠绿化进程,两年间,共栽植各类高杆xx万株,-1雨季最为理想,春季次之,秋季最差。在伏天经过预整的地段,第二年早春土壤含水率为13%~15%,未预整的地段,早春土壤含水率只有7%-8%。可见采取工程措施提前对造林段落进行改造,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2、开展冬季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实行工程造林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学习了冬季造林技术。从06年开始,我们在xx管理所小规模试验了冬季造林,取得成功后,09年冬季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从今第1页共3页年验收情况看,去年冬季栽植的xx万株高杆,从外表上看像生长两年树木,远好于春季造林,成活率也比春季造林提高了5-10个百分点。经分析,与春季造林相比,我们认为冬季造林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成活率高。冬季由于树木处于休眠状态,苗木的树液浓度大,且流动慢,在起苗、运输、栽植过程中苗木的水分不易流失。再加上冬季降雪、浇爬冰水后,土壤湿度也大,保证了苗木不缺水。而春季造林,由于正值树木发芽期,相对于冬季,春天大量栽植容易因时间紧造成树木二次发芽,影响成活率。二是生长期长。冬季造林在来年春季先生根,后发芽,发芽时间也比春季栽植的提前了1个多月,能有效延长树木生长期,树木生长旺盛,抵抗恶劣自然条件的能力大大增强;三是造林时间长。冬季造林正值停水期间,造林时间的选择相对灵活,准备工作可以更加细致和全面,而春季造林则没有这一优势。因此,冬季造林可以进行大规模栽植。四是缓减造林压-34、注重科学造林,提高造林成效在实施造林的过程,我们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管理四道工序,全部按照造林规范的要求、标准和程序进行栽植,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在苗木选择上,要求高杆要通直圆满、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灌木要求根系发达,修剪整齐;扦插育苗要求插穗为一年生种条,芽饱满,无病虫害。在栽植过程中,全部按照先开沟、再挖坑、后栽植的程序进行。采取座水栽植,栽完后及时进行浇水、扶苗、踩实、封顶等后期管理工作。为了打造灌区育苗基地,我们积极向外引进新品种,提高林木品质。目前,已引进的育苗品种有,金丝柳、沙地柏、松柏、垂柳等,另外还培育了大量柳树、小美旱、新疆杨等本地树种。5、合理调整结构,提高防护效益为改变xx渠防护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抗病能力差的弊端,近年来,我们在造林过程中,根据立地条件和土壤差异,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引进柳树、沙枣、红柳、臭樁、刺槐、沙地第2页共3页柏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例如在闸区周围,我们尽量栽植美化效果好、观赏性强的树种;在渠堤迎水面,我们大量栽植根系发达、固沙效果好的柳树,充分发挥其固堤作用;在地下水位高、盐碱较为严重的段落选用红柳等耐盐碱树种;在干旱缺水,多年不易成活的段落,栽植耐旱的沙枣。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建设原则,xx渠防护林的结构更加合理,生态固堤、水土保-5手和护林能手两个奖项,以鼓励在该项工作中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