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后感精选读完《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后,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过于激情澎湃,而是又一次回顾了中国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从此刻开始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在高中的学习时段,我认为原因有一下几点:第一,清朝封建制度及思想的腐朽。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君权专制形成的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这种万人之上的思想往往引发分裂混乱,造成宦官和外戚专权。当时中国封闭落后,思想保守,无法接受新生事物。在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中国当时掌握战争领导权的人,即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他们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就连在战争中,道光皇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士兵们往往不知所措。如此多的弊端终究造成了中国在晚清时期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英军的胜利可谓易如反掌。第二,清朝政府贪污无能。清朝统治者一向把清帝国自诩为“天朝大国”,有着传统的虚骄心理,不屑了解外国情况,对于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耻于学习。随自己的国家过于满足。虚骄与欺蒙,造成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不了解,特别是对英国及英军情况的无知、误解,使清廷对于战争进程很难有所预见,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们多是贪生怕死之辈,战斗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差,与英军打起仗来,成了畏葸卑鄙的懦夫。第三,中英武器力量悬殊巨大。清军纪律败坏,平时驻守,游手充伍,聚赌贸易,其中有的还吸食鸦片,甚至抢劫百姓。加上清军将帅统率无方,不通兵法,不懂战术,毫无全局观念,难以发挥本来就已很低的战斗力。因此,在战场上往往指挥谬误,措置失当。英军却与此相反。他们文化水平较高,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战略目标明确。作战时,配合密切,能很好地运用战术。从双方的装备看,清军远逊于英军。以兵丁所用枪支为例进行比较,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200和3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和3/4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兵丁鸟枪,射程100米,射速为1/2发/分钟。在清军看来,英军之师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这是一场两个时代的战争,当时英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明显比中国先进,英国的军事力量明显比中国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但是,但我读完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之后,我又有了新的认识。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虽然清朝在国力对比上和进行了工业革命的应该过有一点的差距,但是清政府在很多方面都是占有优势的。首先,英国仅仅派出了万余侵略军,并且发动的是以迫使清王朝屈服为目的的局部战争其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而英军则出师不义,遭到本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反对;最后,清军在本土作战,可以依托预先设置的国防工事,地形熟悉,补给方便;而英军远离本土,交通阻隔,指挥不便,补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而清王朝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和估量敌情,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英国侵略者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然而战争确实无情和残酷的,失败是历史,是铁铮铮的,不可改变。我们不妨去想一下其它的因素,比如人心,比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