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常态管理探讨〔摘要〕阐明了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意义及其实施后的成效,论述了安全性评价常态化管理的理由,提出了实施安全性评价常态化管理的思路,并介绍了实施后的效果。〔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常态管理1开展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企业应结合生产管理范围和安全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安全性评价。实践证明,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是适应电网现代管理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它通过对设备、劳动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查评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生产预控。2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成效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变电、输电、配电、通讯、直流、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同时涉及抗震减灾、劳动作业环境保护、特殊作业等全新内容。淮南供电公司自2001年开展自查评,本着“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做到“四个到位”:即宣传培训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考评奖惩到位。2003年公司顺利通过专家组查评验收,2004年又通过专家组复查验收,得分率为94.68%。通过查评,公司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40项,投入设备改造和安全性评价隐患整改资金约1.1亿元,提高了设备健康运行水平,增强了事故预控能力,职工安全意识和生产技能得到提高。据统计,2004年事故率同比降低100%,一类障碍率同比下降80%,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明显改观。3安全性评价常态化管理问题的提出随着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一劳永逸,由于工作环境改变、管理标准改变、设备老化等因素,新的不安全因素不断产生,要消除隐患,管理者能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的危险度,使之达到可控和再控,持续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关键。如何进行安全性评价常态管理?采取何种模式进行评价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自查后,3~5年周期内由谁来进行复查?在目前国家安全性评价中介服务体系尚未运作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开展评价工作,成为困扰此项工作开展的难题和管理空白点。若按照初评查评方法或简单以安全大检查方式取代,都不可取,理由是:(1)按照第一轮初查评方法,对设备、劳动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查评,从查评效果看固然必要,但实际情况是,按照正常查评周期,完成整个查评需要花费4~6个月的时间,班组、工区和公司专业组要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至少2轮的自查、复查,查评结束后还要耗费人力整理汇总大量的查评资料,这样做显然不切合生产实际,势必影响企业年度各项任务的完成。其中牵涉大量的人力和队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力资源优化,人力减少,检修任务将会加重,势必影响任务完成;(2)初评和复评已完成对设备检修周期内评价,大部分设备的检修、试验周期为1~4年,若在周期内查评,无疑会造成重复评价和人力浪费;(3)由于网省公司专家组3~5年后才查评1次,企业专业组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又与专家组有较大差距,查评的深度和结论的权威性会大打折扣,将直接影响评价效果;(4)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性评价两者从查评重点、查评方法和思路上存在较大区别。春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季节性事故为主,以年度或近期重点工作作为查评重点,检查内容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和季节性。而安全性评价是对安全生产全方位、全过程的查评,是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以及对这些危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对所评估的系统或某项操作的危险性给以量化处理,确定其发生概率和危险程度,以便采取最经济、合理及有效的安全对策。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虽有联系,但方法不同,不能相互取代。4安全性评价常态化管理思路为解决以上问题,填补3~5年期内查评空白,笔者认为,开展安全性评价常态化管理的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做法是:将安全性评价分为3种方式和3个层面实施。4.13种查评方式(1)动态查评:对日常设备技改、检修、试验、巡视维护工作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估和分类后,直接纳入安全性评价隐患整改,对难于整改的隐患及时提交上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