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防备诈骗损害_国旗下宣讲时刻防备诈骗损害_国旗下宣讲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信息工程系计***班的**。今天,我在国旗下宣讲的主题是:时刻防备诈骗损害!近来年,电信网络诈骗猖獗,把戏翻新,案件高发,使受害者及其家庭在经济和精神上蒙受了严重损失。今年“两会”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3929人,同比上升29.3%。警钟长鸣,但我们往往充耳不闻。开学以来,大学城派出所先后接受我院范围内的诈骗警情12起;上周,一位贫困同学就被“返利”骗局骗走4千多元,实在叫人痛心!说到学生被骗,相信大家应该记得两年前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2016年高考,山东临沂的农家女孩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用。刚得到录用通知书的她却接到诈骗,被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犯罪分子以发放助学金名义骗走全部学费9900元;报警回家的路上,她因伤心过度而猝死,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依然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通过关联案件的侦查审理得知,徐玉玉被骗的起因,在于另案罪犯事先通过植入木马等方式非法入侵山东省招生信息平台并窃取当年考生个人信息64万余条并出售给诈骗人员牟利。“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先后入选人民法院报“2017年度十大刑事案件”和最高法“2017年推进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这不仅是对法治精神的彰显,更是对防备诈骗犯罪损害的警醒!假冒公检法诈骗、假冒客服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伪基站施行诈骗、利用“猫池”或改号软件诈骗、兼职诈骗、刷单诈骗、考试诈骗、“校园贷”诈骗、“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投资返利诈骗、购物返现诈骗、药品保健品诈骗、银行卡盗刷诈骗、诱惑裸聊敲诈讹诈等十余类骗术都是近年高发的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手段,圈套众多,也在不断晋级但是,不管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大家守住以下“四要”“四不要”和“三个明白”平安底线,就能够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做到“四要”,即:转账前要通过等方式核实确认;和电脑要安装平安软件;、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平安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示。同时做到“四不要”,即:不要连接生疏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不要向别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里。除此以外,一要明白回绝诱惑、不贪廉价;二要明白及时和教师、家长沟通,三要明白报警处理。我们深信,随着全国新一轮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以及网络进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的深化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将得到进一步严惩,人民群众财产平安会得到进一步保障,但个人防备永远是首要的。希望今天的宣讲能够协助同学们加强自我防备认识,时刻防备诈骗损害,保护好个人财产平安,让家长放心、让放心!我的宣讲完毕,祝大家新的一周顺利,感谢!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咨询题,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