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三个代表”今年初以来,江泽民同志对安全生产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深刻剖析了一些地区和部门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原因,系统阐述了安全生产的方针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同志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批示的体会文章。文章指出,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认真解决好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文章内容实在,文风朴实,值得一读。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新的更高的认识安全生产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针,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出现了忽视安全生产的倾向,有的甚至见利忘义,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于不顾,致使重大特大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事实说明,忽视安全,“要钱不要命”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注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决不仅仅是一般的生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的工作大局。重大特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对发生事故地区和单位的经济发展也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重大特大事故往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酿成社会动荡;重大特大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使群众缺少安全感,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既是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负责。反映在安全生产上,就是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个综合体,内涵是多方面的,而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如果重大特大事故迭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遭受损失,那么,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如何体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何谈起?“安全不好,如何向老百姓交待”,江泽民同志这振聋发聩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此警醒自己,看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识安全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对待人民群众利益的态度这样一个基点上,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坚持做到三个牢记:牢记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安全生产这个“人命关天”的大事时刻放在心头;牢记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安全生产上决不能麻木不仁,置若罔闻;牢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安全生产越重要,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各方面的关系,把安全摆在生产经营工作的第一位,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第一不动摇。安全生产有规律可循,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批示的过程中,重温他1986年关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论述,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这一论述,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我们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隐患险于明火”,指明了安全生产必须从事故根源抓起———消除隐患。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证明,任何一件事故都是由于存在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而酿成的。由于隐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扩散性和破坏性,因此,它比“明火”更危险。消除隐患,就可以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防范胜于救灾”,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以预防为主。在安全生产上,是超前预防还是事后“消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抓法,其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抓防范是治本,可以防患于未然。“责任重于泰山”,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