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意思篇一:《新嫁娘》《新嫁娘》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注解】: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韵译】:新娘三朝下厨房,洗手亲身作菜汤。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尝一尝。【评析】: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灵巧聪敏,心计巧思,呼之欲出。“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可。篇二:古诗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解】:1、春晓:春天的旱晨。【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四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大概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注解】:1、举:抬。【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解】①迟日:春天日渐长,因此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养、潮湿。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温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解】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够收获特别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注解】(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明白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点。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译文】: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送别唐代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注解】:1、柴扉:柴门。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解】: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2、采撷:采摘。【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杂诗唐代王维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解】: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2、绮窗:雕饰精巧的窗子。3、著花:开花。【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咨询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腾。假设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新嫁娘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注解】: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译文】:新娘三朝下厨房,洗手亲身作菜汤。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尝一尝。咨询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