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的变异-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应当是保持传统的专家。他提出了保持传统的做法:“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说:“甚至搞老一套也能获得新的意义。”以非传统的、异化的手法引用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古埃及、古代印度等等传统建筑的片断或部件,并将其同各种现代的片断或部件进行拼接,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波特兰大厦》、《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筑波中心》等8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特征。在《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的设计中,斯特林将古罗马斗兽场、古埃及神庙等古代元素同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并置为一体,各种元素不和谐地相互碰撞,制造出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筑波中心》的创作则体现了一种“虚的意象”,建筑师矶崎新将米开朗基罗、帕拉第奥、鲁道夫等人的古典片断同现代的霍莱因等人的结构形式一古脑地引用到设计之中,并且进行了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向和变异处理:米开朗基罗的罗马市政厅广场原本建在山上,这里变成下沉的;铺地图案的骨式是相同的,但黑白关系却被完全颠倒,等等。“古典而又不纯,又有相反的一面”。(文丘里语)“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由建筑艺术领域扩展到了西方整个文化系统。在绘画领域,它包涵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倾向,几乎是80年代以来所有具象回归绘画的统称。以各种异化方式同前现代的绘画发生联系,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倾向之一,其观念和手法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有很大的相似性。意大利的卡尔塔绘画运动被史密斯等人看成是建筑艺术的后现代主义在绘画领域的翻版。马里亚尼是这一运动有影响的艺术家之一。他推崇拉斐尔、提香、奎多·列尼及达维特等人的古典艺术,力求创造既博学,又浪漫优美的作品。他的画具有古典式的高雅和细腻之感,同时,又显示出一种令人费解、暧昧模糊的神秘意味。古代和现代、理性和反理性矛盾地结合在一体。古典的感觉被一种与之不同的“句法”所展现,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异质化的效果。马里亚尼力图向观众证明,在后现代的社会中,古典艺术的传统能同观念艺术和谐共存。居住在法国的匈牙利画家瑟尔纳斯的作品明显地汲取了卡拉瓦乔的风格。强烈的明暗光影的对照、简朴单纯的色彩、情绪化的环境等手法,均出自于卡拉瓦乔的绘画。但是瑟尔纳斯又表现出与他人的区别。其许多作品没有特定的标题,也没有卡拉瓦乔作品的叙事性,画中的人物相互间缺乏联系,似乎是由于某种“偶然”而相遇在一起,动作和姿势也显得令人费解。此外,在一些作品中,他还有意将人的头部处理得模糊不清。他的画显示出一种富有当代特征的、对传统绘画元素“挑挑捡捡”式的撷取态度。这种态度也体现在阿兰·费尔突斯的创作中。费尔突斯的画是一种不明确的或“丧失自我”式的“挑挑捡捡”,包含各种不合情理的因素。在他的作品中,观者能看到古希腊雕像和乔托、弗兰切斯卡、乌切罗等古典大师绘画的图像,也能看到巴尔蒂斯、毕加索或霍珀等现代画家绘画的片断。在这种“血统混杂”式的拼接中,很少能看到费尔突斯的个人技巧,然而其绘画的图式或风格又是很独特的,具有明确的费尔突斯式的印记。美国画家坦西的创作经常是一种具有强烈解构意味的对传统绘画的戏拟(Parody)。与很多现代艺术家否认自己与前辈大师及其他艺术家相联系的做法不同的是,坦西常刻意强调这种联系。这种联系的结果是生成了与模仿引用的原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意味。他的《鲁艾之源》挪用了库尔贝的同名风影画,在库尔贝所描绘的场景中,坦西添加了工程军官和工程人员,他们在水上修筑一道高墙,堵住库尔贝所画的洞穴向外流着的溪水。《纽约画派的胜利》引用了委拉斯凯兹《布列达的投降》一画的构图。作品展现的同样是激战后投降与受降的情景,但人物却被改变。签约投降的一方身穿法国军装,胜利的一方穿着美国军装,美国人的军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而法国人的军装却是一战期间的。作品的标题解答了观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