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总结报告【特别说明】■本年度报告及各区域市场报告只限定家用空调器产品;■本年度报告所指的2006年度为2005年9月—2005年8月,部分品牌的销售统计与本报告划定的年度有不同,因而可能导致部分品牌的统计数据与本报告统计数据不同;■在本年度报告中,我们根据厂商反馈意见,对前几年年度报告中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误差进行了调整,因此极个别图表并不能直接和前几年进行对比;■本报告外销市场的部分数据参照引用了海关及各方数据;■本报告统计数据是在工厂分公司、工厂各地办事处、代理商、直营商、全国各区域市场经销商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因而会因库存等因素导致部分品牌在部分区域的销售额出现10%左右的系统误差;■本报告在关于商业库存的统计中,会由于厂商隐瞒部分库存而导致统计结果偏小。尽管本报告已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仍然可能会出现最终实际内销量略小于本报告统计结果;■本报告仅为一家之言,在部分区域以及对部分厂商的销售结果的统计可能出现较大偏差,欢迎业内批评指正;■本报告为编者对全国市场的独立调研结果,整个调研过程未得到任何企业和个人的费用赞助;■本报告仅作为空调行业内部参考资料,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因此任何企业及个人利用本年度报告及相关区域市场报告的市场宣传行为,以及由此出现任何形式的纠纷与编者无关。■本报告作为行业内部交流资料免费对业内开放,免费赠阅广大读者,欢迎来电来函索取。【前言】2006冷冻年度终于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谢幕了,空调行业总是习惯于在每年的金秋收获时节来进行总结,在《空调销售》杂志所走过的四个春秋中,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刻。过去的一年,在部分主要原材料大幅涨价、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控等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空调行业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2004冷冻年度的高速增长之后,2005、2006冷冻年的中国空调市场似乎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两年来其市场总额一直徘徊在2004年度的水平线上,这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空调产业正在经历着平台期。而对于2006年度国内空调市场的整体表现,“灾年”、“真正的冷冻年度”、“跌入冰河期”等字眼充斥着国内各大媒体,国内相关市场调研机构和相关空调商务网站将本年度的中国空调市场定义“首次负增长年度”,从8月中旬开始,包括部分国字号在内的各空调研究机构便前赴后继、争先恐后地对外公布“白皮书”,对2006年度的中国空调市场进行点评。作为专业服务于中国空调产业的媒体,对于上述各家公布的数据我们部分持不同意见,对于许多机构对于本年度中国空调市场的整体定义我们更是不敢苟同。期间,国内部分空调企业也在极力主张我们提前公布本年数据报告,我们知道这是业内对我们的期待,正是这份期待让我们备感压力,更加觉得应该努力挖掘市场本质,还原真正的空调市场。从8月1日开始,《空调销售》杂志围绕2006冷冻年度全国各主要区域空调市场的调研全面启动,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杂志分布在全国七大区域的调研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深入到地级市场一级,与几乎国内所有品牌的分公司、办事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同时全程走访或电话回访了国内各大品牌的代理商、直营商,认真听取了各大品牌的代理和直营渠道对于该品牌销售及当地整体市场的表现的意见,仔细核实、权衡各方数据后,对各品牌在全国各主要区域市场的销售给予了相对客观的数据定位。同时《空调销售》杂志也利用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上游主要压缩机企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本年度压缩机市场的总体市场资料。在上述基础上,对2006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年鉴中所列出的统计数据是在工厂分公司、工厂各地办事处、工厂竞争对手、代理商、直营商、其它区域市场大户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因而会导致部分品牌在部分区域的销售额出现一定的系统误差,敬请谅解。第一节:市场总体特征国内空调行业从2005年度开始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当年国内空调市场销量首次出现微幅下挫,主要是由于国内一级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以后,市场饱和程度明显加强,而新一轮的家庭更新换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