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三峡工程不确定风险分析——节摘自《回忆三峡工程上马过程的始末》李锐(前水电部副部长)编者注:这是上世纪关于三峡工程方案的风险分析,分析者据此投了三峡工程的反对票。在三峡工程将正常完工,发挥效益的今天,持续关注这些风险及其实际发展态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三峡工程能解决长江流域的防洪问题吗?且合理吗?洪水的成因不同、流域内的情况不同,洪水的后果自然也不同。中国洪水的成因与原苏联的不一样,原苏联的洪水是融雪造成的,而中国的洪水是雨季的大雨、暴雨造成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各支流的洪水来水时序稍有错开,但6、7、8这三个月中长江的洪水总量仍然非常大,要想用一座大水库来拦蓄是不可能的。现在三峡工程采用的175米大坝方案最多只能装200亿立方米的洪水,防洪作用有限,可是却会造成重庆港的严重淤积。何况,三峡水库只能控制长江的四川段来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主要仍应靠堤防,使洪水尽量下排入海,这是中外古今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时,洪水抬高了干流水位,长江沿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平原地区因降暴雨而积累起来的水无法排入长江,所以这些地区的80%都出现了先涝后洪的局面。因此,即使修了三峡水库,也解决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造成的涝灾。从防洪的角度来看,三峡水库实际上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湖北沙市一带的荆江大堤,减缓洪峰对荆江北岸的冲击。林一山他们认为,如果不修三峡工程,那么,遇到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万一荆江破堤,就会有几百万亩土地要被淹、上百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但是,1870年发生那次特大洪水时,荆江大堤并未溃决;经过一百多年来不断的加高、加固,现在的荆江大堤比那时稳固得多,即使遇到那样规模的特大洪水,也不见得就会溃决。何况,现在的气象预报和洪水预测日益进步,完全可以在长江洪水来临之前预作准备。如果只能达到这样有限的防洪目标,花这么大的投资来修三峡水库是否值得,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防洪不仅是个水利工程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大型洪灾是多少年才遇一次,如果投入巨资修三峡这样的水库,只是为了防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而水库修好后多少年内又未遇到这样的洪水,那么所投入的资金及利息就浪费了,其损失是非常大的。若投入几千亿元资金修防洪水库,几十年内却没有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那么几十年内经济上的损失可能达到几万亿。2.要发展水电建设就非建三峡电站不可吗?我国的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一,开发条件也极其优越,可是现在已开发的水力资源还不到10%,连印度的水力资源开发程度都达到了20%多。过去近百年来,各国无不优先发展水电,像美国和欧洲已把容易开发的水力资源都开发完了。以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以水电为主,有30多个国家总发电量中水电比重达到过90%以上;现在,有40至50个国家的水电比重仍超过50%。可是在我国,由于水利部门坚持依靠大型水库防洪的方针,好大喜功,几十年来把主要精力用于催促三峡工程的上马,严重妨碍了我国水电的开发进度。从加快水电建设的角度来看,长江上游有多处投资少、移民少、见效快、条件优于三峡的大型水电站选址。例如,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大渡河上的瀑布沟、嘉陵江上的合川等,水电系统早就完成了这些水电站的勘查设计。如果在长江上游的这些地方修建多处水电站,同样可以形成像三峡电站那样规模的发电能力,但所需投资却少得多,麻烦和风险也小得多。可是,由于水利部门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三峡,对金沙江等流域这么好的水电开发条件就是不感兴趣,结果长江上游的这些水电项目始终上不了马。当年兴建葛洲坝水电站就是一个错误,花钱很多,发电效果又差,对航运也不利。葛洲坝电站无法发挥水电站的优点、在电网内调峰。因为它的下游没有反调节水库,一旦在电网内参与调峰,其下泄水流的不断变化就要影响航运。同时,汛期一到,为了“排浑冲淤”,就不得不开闸放水,库内外落差变小,发电能力大幅度下降;当洪水到来时,甚至完全不能发电。所以,如果当年不修葛洲坝水电站,而将资金投入长江上游的水电站工程,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葛洲坝水电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