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学术报告如何作好学术报告——一次学术活动的会议纪要本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如何作好学术报告”,讨论会主要分三部分,分别讨论了如何作好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毕业答辩报告。首先,以王帅的开题报告为例,讨论了如何作好开题报告和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冯清伟以自己的中期报告为例,介绍了中期报告的做法。最后,陈涛介绍了如何准备毕业答辩报告,并对讨论会进行了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应该如何作好学术报告,并且就此达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学术报告是论文的口头形式,它通常有固定的模式,主体部分一般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在博士生或硕士生阶段需要作的学术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开题报告,工作汇报,中期汇报,预答辩和答辩,每个报告侧重的内容不同。要想很好的把握每种报告的特点,需要平时多听报告,善于作会议笔记,借鉴报告人的经验,这样自己在作报告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切中主题。在准备开题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白老师对工作的要求、目的和意图。开题报告是以后研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在准备开题阶段,一定要对之后的研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研究结果等等。2)要查相关的文献。看别人都做到了什么状态,为什么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是科技水平达不到,还是其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在充分调研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方法、观点等。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做好文献调研,充分重视文献调研。新同学刚入学,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就要和老师沟通,尽早确定课题,然后进行深入的文献调研。对于文献不能只是泛泛的阅读,要反复地读文献、动脑筋,而且文献一定要是有代表性的文献、里程碑性质的文献。3)要与老师多沟通,学会与老师沟通。要有具体的想法,第1页共4页拿出来请老师帮助指正,而不是等着老师帮你想实验的方案。4)参考文献要有一定数量的英文文献。要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的好习惯。多读英文文献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国际前沿的知识,并有利于撰写英文文献。5)要自己多努力,不能过多地依赖老师,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准备开题报告的时候,需分清研究内容和方案的区别。研究内容指的是要做哪些事情,方案是具体工作的实施步骤。关于中期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首先介绍一下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做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让听报告的人对论文研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为理解实验过程作铺垫。这部分宜简练一些。2)详细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所开展的针对实验目的所做的实验内容,得到的重要结论,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是怎样克服和改进的。ppt的内容要言简意赅,用尽量少的语言把所做的实验讲出来,目的是让听报告的人听明白。3)概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针对目前的工作内容和问题,与研究目的的差距,简要介绍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虽然报告的种类不同,侧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很多共性的东西。1)幻灯片的背景选择要清楚,不要花里胡哨,模板背景色不要太深,跟字体对比明显,使听报告的人便于看清楚。多使用仪器、设备的照片,曲线、图、表、公式等科学语言,重要的结论必须明确给出,文字要精炼,控制在5行以内,不能太多。2)学术报告不是科普报告,要介绍里程碑性质的内容,使用科学语言,不要使用口头语言。比如,不能用“有人”、“公式”、“方程”、“文献没有报道”这样的表述方式,应该标明具体研究者,“式"”等。3)作报告时要进行“重要性”的介绍,但不能只说“很重要"”,要从深层次进行介绍,从最接近课题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不要说很空洞的话。第2页共4页4)针对图与表做出具体的解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解释一下图表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也可以同别人的研究作对比,分析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等。要说明做了多少实验。5)样品一定要有编号。平时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始数据记录,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6)理论思考要充分,提高报告的学术性。有一定的机理研究,机理可以更好的帮助检验试验的可行性,支撑研究的结果。7)讨论要深入,不害怕讨论,善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