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XX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7.3%;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8.9%。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37.4亿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XX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773.21亿元,占全市的27.9%,同比增长9.53%,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4.9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66.67%,高出全市面上25.27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48.86万台,销售48.06万台,实现开票销售458.48亿元,同比增长9.87%,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XX年新增开票销售21.26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51.7%;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15.2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第1页共8页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XX年度首批XX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10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12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个(含省级高XX县区1个)、省级化工集中区2个。20XX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4463.1亿元,增长36.9%;24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700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61.3%。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到20XX年底,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5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09%,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gdp能耗应达到0.464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7.36%,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政策引导到位。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第2页共8页《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XX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XX年度,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