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厕建设管理思考一、我市公厕建设和管理现状我市中心XX县区由城管环卫部门管理的固定公厕现有856座,其中一类61座,主要分布在主要干道、旅游景点周边;二类公厕732座,主要分布在次干道和居民区;三类公厕63座,主要分布在背街小巷、XX县区,此类公厕均无三格化粪池,部分是无水冲的旱厕,且多数公厕为上世纪60-70年代建成。为了解决公厕少的问题,市城管局增设了50座移动公厕,主要分布在分交站点、商业网点和人口密集的闹市区。我市现有390座公厕经过市物价部门的审核后实行收费(*年7月1日XX县区城管局直管厕所全部免费开放),即一类标准公厕0.5元/人次,二类标准公厕0.3元/人次,流动公厕0.5元/人次,并对军人和老年人(凭证)、小学生、幼儿、残疾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公厕所收费用主要用于维护和管理,由于目前公厕维护经费不足,取消收费尚存在困难。*年,市政府投入4000万元,新、改、扩建200座公厕,其中新建26座、改建26座、维修148座公厕,有效缓解了全市60条主要干道、繁华地段、重要窗口地段新如厕难和全市公厕升档、文明如厕等问题。*年,市政府再次投入2000万元,新、改、重建100座公厕,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目前建设工程已全面铺开。二、我市公厕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在公厕建设和管理上加大了投入,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市公厕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厕数量不足。按照部颁标准,*市现应有公厕1000座以上,而实际只有856座(含已拆待还建数),缺口144座以上;*年,*市每平方公里拥有3.89座公厕,居第7位,每万居民拥有公厕1.78座,居第14位,人均公厕指标在19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根据*市环卫专项规划,到20XX年,全市应有公厕1350余座,还需要新建近500座。(根据部颁标准,第1页共4页公厕设置密度为:居住用地3-5座/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4-11座/平方公里,工业和仓储用地1-2座/平方公里)2、公厕设置布局不合理。XX县区改造中,公厕拆得多,还建得少,1996年到*年全市拆而未还建的公厕数量达到66座。新建XX县区和新改建城市道路时,公厕建设不配套,造成部分路段和区域公厕数量极少。如已初具规模的后湖地区2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仅2座三类公厕;*XX县区大部分区域内基本上没有公厕。3、公厕运行维护经费不足。据测算,要维持公厕的正常运转,平均每座公厕每年需要运行维护经费约5万元,全市800多座公厕共需要运行维护经费4280万元。而目前市区财政对公厕的运行维护补贴仅为570万元,加上收费公厕收取的费用292万元,全市公厕的运行维护经费缺口为530万元。4、公厕管理还存在漏洞。一是有些公厕,尤其是个别窗口地带的公厕曾出现过乱收费现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二是绝大多数公厕不能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致使夜间行人如厕不便;三是部分公厕的直接管理者为为少缴水费,停止自动冲水,使公厕环境卫生质量得不到保证。5、公厕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我市一直都没有一个符合市情的公厕建设详细规划,公厕建设选点、布局缺乏依据,客观上造成了公厕选址难、布局不合理和建设难。6、部分移动公厕设施陈旧、处理技术落后,已不适XX县区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且部分经营者变相经营,擅自改变服务功能,造成环境脏乱,市民反映强烈。三、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1、加强公厕建设规划指导。一是安排专项资金委托规划部门编制*市公厕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由规划部门牵头,城管、建委、财政、环保、园林、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审定后正式出台,避免和解决公共厕所选址困难;二是起草新建项目中公厕配套建设的标准,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外正式发布,有效解决新辟道路和新建小区开发不配套的问题;三是规范公厕拆建的审批手续,完善新建项目公厕配套建设的规划审批程序,避免出现拆而不还、建而不配套第2页共4页的问题。2、加大公厕建设和管理投入。政府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是公共厕所能够新改建、运行维护以及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前提。重点在公厕建设管理的资金支撑和政策支持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四城同创”要求和环卫规划的目标,*年至20XX年要新改建公厕5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