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的著名景点坎儿井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坎儿井导游词,仅供参考。坎儿井导游词(一)各位游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咨询: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枯燥的地点,如何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神秘呢?神秘确实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异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出名的灌溉工程。坎儿井的构造rarr;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依照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制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可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关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构造也许不特别清晰,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确实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坎儿井之因而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特别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构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那坎儿井又是怎么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会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低,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不断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那么是一个调理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那么几十口,多那么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习惯枯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蔚为大观。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生气勃勃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能够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确实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设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点缀着吐鲁番这个陈旧却仍青春焕发的地点。坎儿井导游词(二)各位旅客朋友:你们好!吐鲁番的坎儿井。吐鲁番是著名的火洲,曾经测到的最高气温达49.6度,同时年降水量仅为1016毫米,但年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以上,也许大家都会咨询,这里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为何这里不仅没有干渴难耐,反而成为有名的绿洲呢?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出名世界的坎儿井的功绩。坎儿井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消费劳作中,为习惯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制造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其在吐鲁番地区最多,有1100多条,总长约5000多公里,相当于万里长城的长度。因而有人将它和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文明工程。吐鲁番的灌溉用地约有68万亩左右,它们75%都是靠坎儿井的水灌溉的,因而它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线,没有坎儿井,就绝不会有今天吐鲁番的片片绿洲,说到这里大家会产生疑咨询,既然坎儿井这么好,为什么不在全疆各地都修建坎儿井呢?如此不就能够开拓更多的绿洲了吗?但是,这显然是行不通的,由于不是任何地点都能够掏挖坎儿井,掏挖坎儿井有三个必要的条件,吐鲁番地区是最合适修建坎儿井的地点。首先,修建坎儿井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吐鲁番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