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读后感精选10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1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读后感(一):责编手记很高兴做了一本好书,一本值得宣扬的书。做了好久的编辑,终于在这本书上找到了感觉。书的内容简介里都有,不再赘述,只有一点疑问:尼采所批判的他所生活的那个教育堕落、人文精神丧失的时代,不正就是德国近代国家崛起、产业勃兴、科技飞跃的时代?两者之间有何关联?两者之中哪个正确?百撕不得骑姐。呃。。输入法你闹啥?。。。《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读后感(二):生计机构与教育机构尼采深刻提出了当时他那个时代生计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对立,现在在我们的国家看来也是非常有远见的,按照尼采的标准,可以说我们不存在真正的教育机构。人们受教育也是为了未来天才的出现提供适宜天才成长的土壤,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变成天才,因为天才总是凤毛麟角,极其稀少的。我们应有奉献精神,可是现在在我们个个都想变成天才的年代里我们变得极其浮躁与短视了。《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读后感(三):我们都是一些受苦的孩子天才被我们的教育和我们这个时代彻底埋没了。我们在沿着尼采所批评的”教育“道路上走了太远了。以至于,我们会误认为,正确的东西是那么荒诞可笑。尼采说,教育的目标是了延续天才,有了他们,这个平庸的社会才有可能看到一些被照亮的希望。但是,这个世界已经发生改变。我们每一个不是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天赋,而是被约束在一根尺子下。我们的教育已经可以因为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彻底的改造。有可能让所有人都成为他自己,至少,尼采的天才们不会感觉孤独啦!尼采说,母语,经典,是教育之根,放眼望去,我们的根基本上已经被某种势力从这个民族的千年大地上拔起了。从他的观点,再来看如今的读经运动,我们还是要问,读的真是精髓吗?看看尼采犀利的批评,让学子们清醒清醒自己在做什么,是有极大好处的!《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读后感(四):论教育机构和我们的未来读书札记一、导言为了使教育合乎时势,当今教育机构大多都歪曲和违背了创办时的初衷。因此我们对教育机构的希望,应该是教育精神的普遍革新和振兴,使这些机构得以新生。要澄清教育的理念,需要对教育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前提是不被功利支配,超越时代的浮躁。因此本书适合安静的独立思考者阅读,他们善于发现本质,并充满远见。二、教育中的两种错误倾向1.教育的扩大,普及化和职业化,教育沦为谋生工具和生计机构(文科中学何时科中学的区别正在慢慢消失),而非真正的教育机构。2.教育的缩小,专业化和政治化,使教育放弃最崇高的使命,为其他某种生活形态服务,例如为国家利益。教育的专业化,使社会只培养出了片面的人,而难以培养出博学而又充满人文素养的天才,这是对教育的毁灭。教育的政治化,使很多天赋优良的青年被引到了从政的方向,同时国家对文化的支配使教育机构成为国家控制的机器。三、两种倾向在新闻中合流教育的新闻化,教育沦为新闻的附庸。人文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此消彼长,使得着眼于信息的快、新以及业余性的新闻业对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文化出现浅薄化的趋势,通过影响语言导致对教育的破坏。四、天才是教育的目标在受众范围上应使教育窄化和浓缩;在内涵上应使教育强化和自足;在对象和课程上应坚持精英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的教育。天才的来源不是教育,而是来自大自然本身,教育是对天才的养育和保护。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为天才工作并甘于辅助天才的少数人。然而教育的现状一方面缺乏精英教育,另一方面天赋优异的少数人受到时代的诱惑不肯为天才工作,使天才处于孤独而过早熄灭。五、真正的教育之内涵对于精选的少数人应该施以怎样的教育?大学教育的三个衡量尺度。1.对哲学的需要这是自然产生的最高需要。而现今对历史细节的兴趣取代了对永恒哲学问题的思考;对万物统一性的领悟能力被对自然的技术态度扼杀。历史考和技术态度扼杀了形而上学的沉思,不...